美俄握手,德日合流,三战还有多远?
原创: 徐吉军
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
微信ID:hantangzhiku
2025年8月15日,阿拉斯加寒风猎猎,普京的专机降落在安克雷奇,这不仅是美俄关系的又一次交锋,更是全球格局的关键节点。
这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探讨俄乌战争的未来。
在阿拉斯加会晤中,美俄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这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泽伦斯基)缺席的情况下,或许是最理想的结局。
特朗普放弃了此前表示希望立即达成的停火要求,这个新的立场,使急切盼着停火重整旗鼓的乌克兰和欧洲十分失望。
俄罗斯的立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停火只能在考虑俄罗斯利益的全面解决方案框架下实现,否则就是给西方重新武装乌克兰的机会。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写道:“各方一致认为,结束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可怕战争的最佳方式,是直接达成和平协议。停火往往无法持久。”
特朗普说的没错!但是,这种观点与欧洲反俄立场大相径庭!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军事科学主任马修·萨维尔表示:“如果普京的军事目标是避免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立即受到限制,那么他似乎已经成功了。”
智库欧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前英国外交官伊恩·邦德宣称莫斯科的领土要求毫无可行性。
冷战结束三十余年,世界再一次凝视欧洲大陆的激烈对抗。

8月17日,德国外交部长瓦德福在出访日本和印尼前发表声明,批评中国在台湾海峡、东海及南海日益加剧的侵扰行为。
二战硝烟早已散尽,中国即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但德国和日本从未放弃过成为军事强国的目标。
二战结束后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和宪制安排将德日限制为经济巨人、军事侏儒。
然而,现实已悄然改变。
为此,美国试图通过德日在欧洲、日本在亚太的代理人模式维持全球霸权,但三战的幽灵已经来到了地球上空。
阿拉斯加峰会的背景,是乌克兰战场的惨烈现实。
俄罗斯在东部稳步推进,卢甘斯克全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大部落入俄方掌控。
俄军无人机与导弹持续打击乌克兰的电力和交通枢纽,基辅已经成为俄罗斯打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乌军在前线面临困境,兵员紧缺、弹药不足,士兵轮换不足,伤亡率上升。偶尔对俄罗斯纵深发动的无人机袭击,只具有象征性意义,无法改变战略被动。
随着俄军在红军村和君士坦丁洛夫卡取得突破,乌克兰越来越没有机会翻盘。
在这种背景下,普京要求美国承认俄罗斯的战略收益,而不仅仅是停火协议。
特朗普是现实主义者,所以他捏着鼻子认了。
欧洲多国政客是嘴炮表演艺术家,所以梗着脖子不认账。
因此,阿拉斯加峰会不仅是停火谈判,更是一场政治博弈。
特朗普希望展示世界局势控盘人的形象、提升政治资本、牵制欧洲,让美国有更多余力转向亚太。
普京需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要求承认俄方控制的领土,推动乌克兰去军事化或中立化。
在这场博弈中,乌克兰是赌局上的筹码。
普京手握战场优势,特朗普掌握外交舞台,双方的目标和手段各不相同,但共同影响着全球格局。
美俄会晤背后,是更复杂的多边战略博弈。
美国在欧洲与俄罗斯缠斗之际,迫切希望集中力量遏制中国。
德军在东欧重建军事存在,日本在亚太强化远程打击能力,美国依然试图通过代理人模式分散压力。
欧洲方面,德国强化军事自主,可能在北约框架内争取更多主导权。
亚洲方面,日本增强远程打击和航母能力,为美俄博弈提供新的压力点,同时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
全球层面,德日军力的增长,使美国在处理俄乌、亚太战略时必须权衡盟友独立意志,否则代理人可能反客为主。
乌克兰战场、东亚海域和欧洲东部共同构成高风险战略区,德日军力复苏是全球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源头。
三战的阴影,比许多人想象的更近、更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