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再访白宫,欧洲暴露阴暗心理,俄乌有望和谈!
原创: 徐吉军
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
微信ID:hantangzhiku
2025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法国总统、德国总理、英国首相、意大利总理、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芬兰总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等政要同访美国。
作为东道主,特朗普似乎很享受这种邦国来朝的快感,他在社交媒体发帖称:“8月18日在白宫是个大日子,从没同时来过这么多欧洲领导人。”
在8月15日普京与特朗普会晤之后,泽连斯基有必要访美与特朗普面对面交换意见。欧洲政要组团访美。公开的说法是帮着泽连斯基撑场面,避免再次发生2月28日白宫争吵的事件。
实际上,欧洲一直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到底,不愿被美俄排斥在餐桌之外。这才是真实意图。
2025年2月28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会晤,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座,三人在媒体面前发生激烈争吵,泽连斯基遭受万斯和特朗普公开羞辱,被迫提前离开白宫。

一、白宫表演!
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不仅是美乌关系的重要节点,更因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欧盟委员会、芬兰以及北约秘书长等欧洲重量级人物的集体到访,成为一场复杂的多边政治大戏。
这次的场景与半年前截然不同。
此番重返白宫,泽连斯基不再刻意身穿绿色上衣,而是换上了深色西装,并在会议开始连说四次谢谢。
这种刻意营造出的和解氛围,凸显出他对这次会面的重视。
2月28日,在白宫,美国记者布莱恩·格伦公开质问泽连斯基为何不穿西装,如此不尊重大国总统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可怜见,泽连斯基实际上只是习惯了穿着绿衣服到处表演他的爱国战斗精神,没想过冒犯特朗普。
只不过美国人想给泽连斯基一个下马威,于是就有了轮番怒斥泽连斯基的一幕。
甘当美国代理人,被羞辱也只能说是活该。
这次会谈,白宫的笑声与礼貌寒暄掩盖了紧张,但也预示着一场更深层次的较量正在展开。
二、战场失利与兵源危机!
事实上,泽连斯基此行的背景是乌克兰战场上的不断失利。
8月12日,乌军在顿涅茨克州的多布罗皮利亚防线崩溃,俄军仅以不足3000人的装甲楔形战术便突破乌军防线,48小时内控制了T0514公路枢纽。
这条被乌军称为“东部生命线”的道路失守,使运河三要塞斯拉夫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陷入三面受敌的绝境。
更致命的是,当乌军第3亚速旅试图在鲁比日内实施反突击时,俄空天军大规模投放FAB3000滑翔炸弹,高温冲击波直接汽化了前沿工事群。
战场失利的同时,也暴露了兵源危机的真相。
英国情报机构截获的乌军内部报告显示,乌军部署在前线的步兵连平均缺编率达57%,顿涅茨克方向某些阵地甚至出现50岁士兵带17岁少年守战壕的极端案例。
为了缓和矛盾,8月12日,泽连斯基被迫签署总统令,允许22岁以下男性公民无条件离境,接受了动员体系濒临崩溃的现实。
正因如此,泽连斯基才在赴美前深夜发帖强调“我们都强烈希望以可靠方式快速结束这场战争”。
对于他而言,此次白宫之行既是寻求安全保障,也是试图先停火再和谈,找到喘息机会。

三、特朗普的交易逻辑!
特朗普的外交逻辑,与传统意义上的盟友关系不同,更接近商人式的交易。
在白宫峰会上,他不同意欧洲提出的立即停火,反而在记者面前说出:“我不确定是否有必要。”
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实际上否定了欧洲和乌克兰坚持的“先停火、后谈判”的立场。
特朗普的重点放在“安全保障”上。
他告诉泽连斯基,美国将在未来的任何协议中为乌克兰提供保护,并没有排除美军未来以“维和部队”形式介入的可能性。
与其说这是慷慨承诺,不如说是留下筹码:一旦俄乌进入和谈,美国就有机会在欧洲安全架构中重新确立主导地位。
这种模糊承诺使欧洲领导人心生不安。
德国总理默茨直言:“我无法想像下一次会议会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举行。”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强调,乌克兰放弃领土从未在会议上被讨论过,试图划清底线。
欧洲担忧特朗普过于急于求成,可能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换取他标榜的斡旋成功。

四、普京的影子!
这场峰会非常戏剧的一幕是,特朗普在与欧洲政要会见时竟然离开了40分钟。这段时间他是和普京通电话,协商安排普京和泽连斯基峰会的事,并将在随后推动一场美俄乌三边会谈。
这既是冒险,也是赌注。
自2022年以来,普京始终拒绝与泽连斯基直接会谈,担心被动承认乌克兰的主体性。
如今,在特朗普的斡旋下,普京已经表态可以在两周内会见泽连斯基。实际上这种和平姿态,目的就是分化美国和欧洲。
同样,这对普京来说也可能是一次高风险的“表演外交”,因为目前泽连斯基在欧洲的支持下,肯定还不愿出让领土。
其实,欧洲这些政客远不如特朗普坦诚:
特朗普公开提醒泽连斯基,俄罗斯占领的领土要不回来了,也别想加入北约!
这是非常客观真实的态度。


五、欧洲的阴暗心态!
欧洲政要此次集体赴美,表面上是展现对乌克兰的团结支持,实际上却隐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首先,欧洲担心特朗普私下与普京达成“幕后交易”。
历史上,美俄之间的双边安排常常令欧洲利益受损。
如果特朗普推动的会谈涉及乌克兰东部的事实性割让,欧洲可能被迫接受一个自己未参与的战后框架。
其次,欧洲不愿被排除在安全保障之外。
特朗普在会中多次强调欧洲是第一道防线,这句话在欧洲政界人士耳中并非安慰,而更像是一种施压。
欧洲既害怕承担过重的军事责任,又担心美国在关键时刻退居幕后。
正因如此,法国、德国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在会谈中频频强调“停火先行”,希望把谈判主动权拉回到集体多边框架中。
六、泽连斯基的双重需求!
在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泽连斯基透露,美乌正在商讨一份价值900亿美元的军火交易,其中包括乌克兰目前尚不具备的航空与防空系统,以及一项无人机采购计划。
这不仅是军事支持,更是一种输血:美国购买乌克兰无人机,相当于直接资助乌克兰的战争能力。
这种安排显然是泽连斯基的“外交胜利”。
在战场失利的背景下,他急需向国内展示成果,不仅获得了生存保障,还有战争潜能!
问题在于,这份交易仍旧取决于特朗普的政治意愿。一旦美俄关系发生微妙转折,这些承诺随时可能成为讨价还价的砝码。
七、特朗普的政治算盘!
特朗普在白宫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句“我认为他(普京)是为我而来的”,道出了外交哲学的核心。
对于特朗普而言,乌克兰问题并非单纯的地区冲突,而是展现独特领导力的舞台。
这种以个人魅力和交易逻辑为核心的外交,基于特朗普的政治需求。
在国内,他需要证明自己比拜登时期更能驾驭普京;在国际上,他渴望通过快速的政治交易,树立和平领导者的形象,毕竟诺贝尔和平奖在向他招手。这有助于完美结束特朗普的政治生涯,至于这种交易能否真正解决战争的潜在诱因,并非首要考量。

八、峰会后的迷局!
8月18日的白宫峰会,既是一次外交秀,也是一次战略试探。
泽连斯基希望借机争取美国的安全保障与军事支持,欧洲政要试图通过与特朗普会面,避免彻底出局。
普京在隔着大西洋观察西方动向,特朗普享受着操纵舞台的掌声。
但是,俄乌之间的本质矛盾不会因笑声或承诺而消失。
即使签署了和平协议,如果乌克兰西部族群继续欺凌甚至屠杀俄语人群,会不会引发新的危机?
未来几周,如果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面真的进行,世界或许会见证一个历史转折点。
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基辅手里,而是被白宫、克里姆林宫与布鲁塞尔共同控制。
特朗普,正在用他熟悉的方式——交易与表演,来谱写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