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粮食“武器化”、种子“殖民化”?把握这个平衡点,才能打好保卫战!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5-30 16:43:08 围观 : 评论

“家无粮不稳,国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生存安全、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

当地时间5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遭遇严重粮食不安全并且急需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口达2.58亿,连续第四年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以360度的视角强调全领域、全过程、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夯实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市场观、大生态观、大节约观。

文 | 刘奇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编辑 | 李亚飞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多样性——树立大食物观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的一家小豆腐店,几名顾客在享用美食。图|视觉中国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中,蔬菜与谷物的差距逐渐缩小,2020年食用油、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干鲜瓜果类、食糖等的合计消费量约为谷物消费量的1.9倍。过去人们粮肉菜的消费结构为8:1:1,今天已经变成了4:3:3,甚至3:3:4。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食物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过去我们是吃饱就行了,后来要求吃好,好了之后还要求吃出营养。今天不光吃出营养,还要吃出健康,对身体、对健康没有直接好处消费者不买账。

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改变粮食安全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做好粮食数量的文章,还要做好粮食结构的文章,更要拓展思维,适应消费,全方位开发粮食之外的各类食物。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保多样。

在强调粮食安全的同时,要把粮油菜、肉蛋奶、鱼虾蟹、食用菌及瓜果薯等一切有营养、利健康的可食之物,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纳入考量并作出全面部署。

经过几千年的反复尝试,人类已经探索出来可以食用的植物2000余种,常用的就几十种,需要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例如食用菌,既是人类食物家族中的“老成员”,也是“新显贵”,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几千年的采摘、食用和生产历史,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一荤一素一菇”理念,被誉为21世纪理想的膳食搭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餐桌食物中,粮食越来越少,肉蛋菜菌水产等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第一水产养殖大国、第一水果生产消费大国、第一蔬菜生产消费大国和第一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仅食用菌开发就达数百种之多。不断延长食物链、开发产业链、拓展功能链,是减少耕地压力、降低粮食需求、确保食物安全的治本之策。

食物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

2

广开源——树立大资源观



树立大资源观,就是不能光盯着有限的“一亩三分地”来保障粮食安全,要从传统的农业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图片

2021年6月21日,船工举起收获自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网箱中养殖的三文鱼。图|IC photo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我们人口约占世界的20%,但是耕地只占9%,淡水资源只占世界的6%,用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近20%的人,压力巨大。耕地资源的约束使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始终需要绷紧的神经。

因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向森林要食物、向草原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一是要向森林要食物,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目前,全国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0亿元,今后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

二是要向草原要食物,我国草地面积达39.68亿亩,但单位面积草地畜产品产量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草原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和大量的淡水湖泊河流资源,2021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5394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80.6%,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水产养殖业积累了丰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前景广阔。

四是要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等设施农业,可以部分替代土地,缓解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近3500万亩,年产量2.65亿吨,占总生产量的1/3,年人均近190公斤,基本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的周年充足供应,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菜篮子”问题。我国在设施农业方面有后发优势,目前技术上已日臻成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五是要向微生物要食物。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食用菌年产量只有5.6万吨,今天已猛增到4000多万吨,增长了700多倍,且消费需求越来越旺,不仅走进了人们的一日三餐,高档宴会有无菇不成席的追求。

不久的将来,食用菌有望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大产业。且食用菌被称为“无体之物”(即自身不产生残渣废料),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性,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广开资源,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3
双循环——树立大市场观


树立大市场观,就是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两条供应链互为补充的双循环格局。

图片

2022年5月10日,江苏南通嘉达码头,工作人员对进口自巴西的54000吨大豆进行采样、检疫查验作业。图|视觉中国

国内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在市场失灵状态下的客观调控功能,增强食物供应链韧性,提升保供能力和水平。我国已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但由于人多地少的刚性资源约束,目前大食物自给率还有不小的缺口,仍要靠国际市场调剂补充。据测算,要满足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每年需要有35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但即使算上复种面积,我国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年也只有25亿亩,还有10亿亩缺口。有些农产品,因为品种、结构、效益的原因,必须从国际市场调剂才能满足国内需要。

例如,中国每年进口约1亿吨大豆,如果自种,按照2018年大豆单产,需要约7亿亩耕地才能种出来。

因此,要保粮食安全,必须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通过培育国际大粮商和跨国农业企业集团,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租赁土地、购买土地、合作共建等方式建造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基地,多途径开拓国外可利用资源。

但在粮食“武器化”、种子“殖民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坚定“以我为主、适当进口”战略,把握好农产品进口与国内农产品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全面贯彻落实“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实施农产品进口

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战略思想。

内外兼修,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4

高品质——树立大生态观



树立大生态观,就是要“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能只盯着19亿多亩耕地的生态,还要关注整个自然生态的稳定。

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人有两个身体,其中“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具有基础性,马克思的话意在告诫人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就是既要考虑耕地自身的生态功能健康,也要兼顾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绝大多数的粮食生产,高度依赖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自然环境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且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产出能力等都是有限度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修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无法修复。

数据显示,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5%上升至2014年的19.4%;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废水中需氧量排放量的62.1%,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占全国25.8%,农业源总氮排放量占全国49.3%,总磷排放量占全国73.2%。农业集约化生产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农牧生态系统失衡和退化,正威胁着农业生产,导致食物品质下降,在消费者安全绿色有机的诉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供给压力不断加大。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也在恶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流域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万多条,今天只有2万多条,且大小河流全都陷入水脏的困境。

水资源面临枯竭的原因就在于山水林草遭到破坏带来的恶果。我国19亿多亩耕地,只有10亿亩是水田和水浇地,其余全是“望天收”。生产一斤小麦需要1000斤水,生产一斤水稻需要1500斤水,水缺种不出粮,水脏种不出好粮。

所以,从长远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树立并践行大生态观,向各类资源要食物时都应以保障整个自然生态的安全为前提,牢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尤其要树立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物循环利用的理念,没有三物循环的良性生态系统,什么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都是空话。

绿色健康,是粮食安全的难点。

5

不浪费——树立大节约观



树立大节约观,就是要推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的全链条节约减损。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近年来,我国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然不少,个别环节较为突出。据有关调查测算显示,每年我国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0%,高达9000多亿斤。

有研究表明,我国27%的粮食在农场到餐桌的过程中被损失或浪费,与之相关的土地、水、碳、氮、磷类似于一个中型国家的水平。餐桌上的浪费同样触目惊心,每年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价值高达2000亿元,如果这些食物不浪费,能够满足2亿人的一年所需要的粮食。粮食的产后环节损失量如此惊人,必须切实树立并贯彻大节约观,以粮食减损、遏制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在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节粮减损等于建设无形良田。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促进粮食 “产购储加消”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协同联动。尤其是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传承“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更宏观更深层的视野看,树立大节约观还应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抓起,节约耕地、节约淡水。我国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城3万多个乡镇驻地总计建成区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按照国际标准一平方公里一万人即可居住12亿多人。

今天即使一点不增加占地,城镇化率也可高达80%多,但近十年来,耕地每年仍以一千多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如此下去,再过十年,18亿亩耕地红线将被突破。我国的淡水资源81%集中在长江以南,但江南不少地方把“粮仓”变成了“钱柜”,不再种地,有的即使种地也怕麻烦,实施水改旱。而严重缺水的北方却要用南水北调的水种粮,然后再北粮南运供南方消费,这种悖论需要改变。

铺张浪费,是粮食安全的痛点。




相关文章

  • 吴晓波要的救楼市真是救楼市吗?
    吴晓波要的救楼市真是救楼市吗?

    作者:卡夫卡很忙来源: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最近这段时间,朋友圈里差点被吴晓波的《救楼市才能救内需》给轰炸了,各路好汉轮番转发,并配以自己看似忧国忧民的解读。呵呵,屁股决定脑袋,没错,我的朋友圈里从事地产行业的人太多了,要么就是行业利益链的,眼看着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戈然而止,利益相关,能不着急吗?我不知道房地产要怎么救,还是说先救“企业家”们?2017年第一个自救上岸的王首富最近又出事了,万达的消息挺多的,咱就不说传播小道消息,单看正规新闻媒体公布的信息,大家都能看出企业的...

    2023-05-30 20:43:06
  • 32岁赵丽颖大胆秀马甲线!巴掌腰上都是肌肉,全身钻石超200万
    32岁赵丽颖大胆秀马甲线!巴掌腰上都是肌肉,全身钻石超200万

    原标题:32岁赵丽颖大胆秀马甲线!巴掌腰上都是肌肉,全身钻石超200万 3月15日,某媒体在社交平台上正式公布了一组赵丽颖近期的时尚大片。全套造型相当给力,一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虽然她是一位32岁的明星妈妈,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但赵丽颖的身材一直很好,近况恢复也相当迅速。她穿上高顶的衣服几乎和超模一样。 这次赵丽颖挑战的几款造型效果都很不错,设计更是气势恢宏,在她的演绎中也非常完美。特别是...

    2023-05-30 20:23:00
  • 北京大叔砸1500万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后来亏损78亿,现在过得怎样
    北京大叔砸1500万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后来亏损78亿,现在过得怎样

    原标题:北京大叔砸1500万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后来亏损78亿,现在过得怎样 导语:我相信大家都喜欢追星,我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偶像,就会非常的激动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几乎不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偶像人物。作为一个粉丝,如果真的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看的明星,我们一定会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有的人偶像是大明星,有人的偶像是科学家,还有的人的偶像是网红,各种各样都有。我们在电视剧上,能够随时随地看到偶像主演的各种影...

    2023-05-30 20:23:00
  • “乡下人就是下贱”小姑子住我家羞辱我妈,丈夫一巴掌挽救了婚姻
    “乡下人就是下贱”小姑子住我家羞辱我妈,丈夫一巴掌挽救了婚姻

    化解婆媳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千古难题,大家总说婆媳就像火星撞地球总能碰触火花,虽说婆媳是天生公敌,可人与人之间哪有无缘无故的矛盾,新媳妇那个不是刚结婚一口一个爸爸一口一个妈妈叫,可时间久了却怎么也叫不出口。我时常听见周围结了婚的女人不是在谈孩子的学习问题就是在抱怨公婆的种种不是。原因很简单就是婆婆完全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婆婆想享受儿媳妇的权利,比如得到儿子的关爱,体恤,迁就,与呵护,又想让儿媳...

    2023-05-30 18:08:33
  • “儿媳生女儿不配上桌吃饭”听完儿媳一巴掌将婆婆和小姑子打下桌
    “儿媳生女儿不配上桌吃饭”听完儿媳一巴掌将婆婆和小姑子打下桌

    重男轻女的思想,带给我们国家很多女性非常大的伤害。就算现在国家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在很多地区,不同的年龄段的女性,仍然被这种思想迫害。年龄小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的对待,有可能会产生抑郁的心情,也有可能产生仇恨的心理。长大之后,有的会非常厌恶这种思想,只要遇到提出这种思想的人,自己的情绪就会非常的激动,会变得嫉恶如仇,女人没法平复自己的心绪,很有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更有一些时候,会对自己的家...

    2023-05-30 18:08:27
  • “你妈退休四处旅游,我妈四处打工,这不公平”“离婚就公平了”
    “你妈退休四处旅游,我妈四处打工,这不公平”“离婚就公平了”

    如何化解婆婆与儿媳的矛盾呢?想必这是很多男人都想知道的一件事。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有了“母女”关系,她们之间出了任何问题,当然和男人脱离不了关系了。只不过男人也非常迷茫与疑惑,不知道如何处理两个女人间的“世纪大战”。婆婆认为,儿子应该向着自己,两人一起对抗儿媳那个外人;儿媳认为,老公应该向着自己,如果不是因为爱他,自己也不会和婆婆有任何瓜葛。男人却犯难了,向着老妈还是老婆他也拿不定主意,有时走...

    2023-05-30 18:08:21
  • “儿媳,我病了,AA制暂时取消,等我出院再A”“阿姨,别乱喊”
    “儿媳,我病了,AA制暂时取消,等我出院再A”“阿姨,别乱喊”

    妈和婆婆,是两个名词,是两种身份,虽然很多地方女人在结了婚以后都会改口把婆婆也叫做妈,但两个妈的意义很明显不一样。也有一些儿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把婆婆叫妈妈,这不是儿媳心里把婆婆当外人,而是婆婆和妈妈本来就有不同。什么叫妈?十月怀胎,辛辛苦苦把自己生下来的叫妈;掏空一切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成长,这叫妈;不辞辛苦,女儿生病在床前照顾,女儿生子在病房外偷偷抹泪,这叫妈。什么叫婆婆?出嫁前苦口婆...

    2023-05-30 18:08:14
  • 李冰冰穿黑色亮片裙秀美背 卷发红唇太迷人
    李冰冰穿黑色亮片裙秀美背 卷发红唇太迷人

    李冰冰的一组美照曝光,身穿一袭黑色亮片修身裙勾勒完美身材,披卷发妆容精致,抹红唇气场全开,举手投足间魅力满分。...

    2023-05-30 17:40:35
  • “爷孙恋”李坤城儿子发文控诉 林靖恩回应争财产
    “爷孙恋”李坤城儿子发文控诉 林靖恩回应争财产

    据台媒报道,5月30日,“爷孙恋”李坤城儿子李卓轩在父亲脸书发文控诉林靖恩结婚只为夺房产,不理后事也没有出席海葬,对于这一连串指控,沉默3天的林靖恩首度做出回应。...

    2023-05-30 17:40:06
  • 马斯克评中国航天计划 中国的航天工程计划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更加超前
    马斯克评中国航天计划 中国的航天工程计划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更加超前

    【环球网报道】在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明确表示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30日表示,中国的航天工程计划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更加超前。埃隆·马斯克资料图前加拿大航天局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其社交媒...

    2023-05-30 17: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