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之“原罪”篇!

作者 :正文注明 2022-11-21 06:43:14 围观 : 评论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原罪”是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督教认为,亚当和夏娃因被蛇引诱,违背上帝的命令,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这一罪行遂传给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罪过,并是人类一切罪恶与灾难的根源。

而今天我说的“原罪”可不是这个意思,说的是“原生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所犯的”。
昨天有小伙伴说:

普通人怎样努力才可以拥有一个满意的未来?

我回答:

其实,普通人想要社会层级跃升的方法特别简单!因为起点并不高,跨两三步挺容易的。但是,碍于一些被“成长环境”灌输的错误观念,总是在关键时刻做错选择……

本来并不是很想写这个话题,因为“教育”尤其是我认知的“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太过残酷,而且懂了的父母不用去看,不懂了就算说了也不会改。
但是有许多小伙伴,都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也都希望能够深入的谈一谈。我是比较宠粉的,今天周末,也有时间,可以深入的聊聊这个,希望多少能够帮助到一些“父母”和“子女”从对双方的折磨中解脱……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之“原罪”篇
在正式开始之前,有必要把这三个词语解释一下。
分别是“寒门”,“原生家庭”和“罪”。
先说“寒门”。
寒门这个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以推荐为主的制度,带来的结果就是,身为贵族一定不会落为官员中的下层,而普通人不管怎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法做到更高层级的官员,或者成为贵族。在《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不过在古代“寒门”可不是想象中的“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事实上那个时候能“自称”寒门的,也大多都是中层或者基层的官员,至少也是能读书,能够完成家族传承的。如果换成今天,大体上相当于处级,至少也是科级的干部吧。
而中国,从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投入,过去这些年基本上保证了所有的青年人能够能够接受教育,同时也通过高考制度,基本保证了有能力的人,通过大学这样一个平台,打破的上升路径的桎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绝大部分的“贵子”,其实还是从“寒门”中,或者说从更为广阔的“平民”家庭走出来的。
而今天,说的“寒门为何难出贵子”,更多是想说,为什么大部分“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奋斗了一二十年,最终没有完成层级跃迁,还是回到了“普通家庭”呢?
再说“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孩子从小到大,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是相对“新生家庭”的,“新生家庭”指的是长大之后,独立出去所建立的新家庭。
最早提出有关“家庭系统”理论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在他写的《自卑与超越》的第六章中,谈及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本书这两年在中国反复再版,但是这本书是出版于1932年的,距今已经90年了)
而原生家庭这个词真正被提出,学界比较公认的时间节点大概是1951年,这一年,心理疾病治疗师萨提亚在针对患精神分裂女孩及其家人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了其他家庭成员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影响。
于是,萨提亚在人本主义流派的基础上,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剧等各家所长,开始针对家庭这个小团体进行系统治疗。也是从这个时候,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针对患有心理疾病单独一个人的治疗可能效果不好,很有可能刚有起色,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又被拽了回去。所以需要面对一整个家庭系统治疗,完成家庭关系的重塑才能更好的改善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
这些年中国人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很多人都是成年独立之后才发现自身存在许多心理上的疾病,在寻根溯源的时候,发现根源在“原生家庭”。
最后说“罪”
可能小伙伴会说,你开篇所说的这个“原生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所犯的”。这个“罪”字用的过了,用个“错误”也就可以了,不适于到“犯罪”的程度吧。
这是不懂得中文的意味。
错,金涂也。错最早是指金错工艺,“错”就又有了交错、间杂等含义。而今天我们说的“犯错”是指由不符合标准带来差错。
误,谬也,失也。误是因为说因为没注意,不小心而没有做一些事。而今天我们说的“失误”是指由不小心而带来的损失。
罪,可以看到,上方是一个网,象征规则,而下面一个非,则是违反规则,所以罪,指的是违背规则或者说违背规律。

把这三个词看懂,就明白了其中的区别了。
错呢,是按要求去做了,但是做的不好。
误呢,是遗漏一些内容,最终带来损失。
罪呢,是不按规则进行,没有符合规律。
而今天要谈的“原生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按要求做了,不是遗漏了没做,而是压根就是违反规律,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咳咳,主题还没讲,就啰啰嗦嗦说了2000字了,下面进入今天的主题。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的“原罪”
那“寒门”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到底犯了哪些“罪”,违反了哪些规律,最终让孩子很难完成“层级”的跃升呢?
大体上有三个“深入灵魂”的“罪”,是从小就给孩子植入的。
而这三个父母“自以为是”的答案,最终会在孩子长大后做关键决策的时候,突然冒出来,最终把孩子的人生导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所以带来很多人兜兜转转几十年,最终又还是会回到原地。
这三宗“罪”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占有更多
生活本来就应该万事如意
自己不用对自己一生负责
许多父母,竭尽所能的在孩子从小到大的十几年中,用各种方式,把这三条“真理”灌输给孩子。然后孩子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把自己活成了“父母”,或者不如“父母”的样子。
下面,一条一条的给大家分享。
第一宗“罪”,人生的价值在于占有更多。
很多人看到这一条或许会吃惊,难道不是么?人的一生不就是要去追求这些“功名利禄”么?
不就是要去赚更多的钱,去当更大的官,出更大的名,去过很好的生活么?
想来,很多小伙伴从小到现在,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也是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个答案真的对么?当然不对。
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你离开世界的时候,你会为你曾经占有过什么东西而感到满足么?并不会。
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只会因为你做过什么事,付出过,经历过什么而满足。而不管是权力、金钱和名声,归根结底是为了“做事”而服务的。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引导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是告诉孩子,要赚钱,要当大官,但是赚到钱,有了权是为了什么呢?他自己都想不明白,更不用给孩子说了……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这是在唱高调,说空话,“功名利禄”谁不想呢?
那我就从更“现实”的角度去说一说:人生一定会有面对选择的时候,我看到所有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关键时候做对了几个选择。但是他们做选择的时候所依据的,其实往往是“初心”,而不是“功利”。
说来也简单,因为当你做出选择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是“做事”的时候,一日事情不顺,“功名利禄”没有,你又怎么有动力坚持下去呢?而不坚持又有所成就的人生,我至今没有见过。
第二宗“罪”,生活本来就应该万事如意
我们的教育太缺乏“挫折教育”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父母,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把最好的给孩子,说“再苦不能苦孩子",美其名日不能让孩子被别人看不起。
另外一方面想办法让孩子规避风险和挑战,让他们事事都顺利。班级排个座位没靠前,老师表扬没提孩子,都恨不得和学校理论一番。总害怕孩子“受委屈”、“不自信”。
很多家长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孩子的“自信”来自哪里?
来自从小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并不是,我听过郭德纲一个段子,大概是说:
一个人小的时候,要多经一些事情,受一些磨难,挨一些委屈,大了就是金刚罗汉,如果一个人打小没受过委屈、困难。一出社会谁猛不丁瞪你一眼,可能就挂了。
是的,自信不是来自于没有困难”,自信是来自于“战胜困难”。自信不是来自于有了“问题”受“委屈”,而是来自于控制情绪,解决问题。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这是不接地气、不负责任,你不希望孩子顺顺利利、快快乐乐么?
是的,我希望。但是人生苦难重重。说句不好听的,能把自己的“苦难”解决好,大部分就算人杰了,还管的了“孩子”?你能管Ta到18岁到21岁,再往后呢?
正因为做不到,所以越是要在小时候让孩子经历和感受,建立认知。
孩子在成长期没有建立起来"人生苦难重重”的认知,不把这些困难和挑战看作成长,看作快乐、看作让自己变好的机会。一辈子都会在自怨自艾中打转转。
家长把孩子保护的太好,殊不知只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懦弱”。而一个“懦弱”的,不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我至今没有见过。
第三宗“罪”,自己不用对自己一生负责
这个就太太太太太普遍了,孩子年龄在六七岁以上,建议父母可以对照着以下几条看看,越靠下就越代表你在灌输这一点。
需要盯着孩子去学习
需要早上叫孩子起床
需要帮孩子收拾房间
需要提醒孩子穿衣服
需要哄孩子好好吃饭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我对照一下,很多家长说,孩子还小,不懂事,我帮帮Ta怎么了?
事实上,你并不是在“帮”孩子,你只是在告诉孩子,Ta的人生,ta不需要负责。就拿一个极端,但是很常见的例子来说吧。
“哄孩子吃饭”
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主要问题”。为了“孩子”多吃两口,很多父母绞尽脑汁,美其名曰“为孩子好”。
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孩子不想“吃饭”?是因为父母剥夺了孩子吃饭的“欲望”。
人不吃饭会饿,这是人的本能,但是很多孩子始终都没有感受过“饿”,在很多家庭,孩子“Ta”吃饭,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
而长时间的这种“认知错位”会把“ta”原本的“欲望”给消灭掉,父母成功的毁了孩子“吃饭”的这个事情,变成了父母的“责任”。在过去不让你“吃饭”是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而今天“我不吃饭”是孩子要挟父母的工具。
“剥夺欲望”、“剥夺责任”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父母每天却施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同理,穿衣服也是。“冷热”孩子是知道的,父母叮嘱“ta”穿衣服,就是告诉"ta”,你连照顾自己都做不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学习”吧,大部分父母都会要求孩子学习,甚至盯着Ta做题。
但是问题是,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家长解决了么?并没有……就像吃饭一样
孩子不是“我要学”,而是“为你学”。这样长期以往,孩子怎么能学好呢?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孩子什么都不懂,现在不逼着他,
等他长大就晚了,你就是偷懒,做甩手掌柜!
事实上,这正是绝大部分孩子“后劲不足”的原因,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期末考试”能不能考高分,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否完成社会层级跃迁的问题。如果只看当下几天几个月,去管一管当然有用,但是长期看,不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自身负责的动力。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父母替“孩子”操心,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角色”缺位。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负责”。为什么现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巨婴”,其实也是跟过去几十年父母对于孩子这样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那我的意思是家长什么都不管么?并不是,事实上家长要做的是更多的,更难的。
要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主动的去“学习”,去“生活”,成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不承担责任,不主动作为而取得成功的,我至今没有见过。
以上就是这“三宗罪”。
教导孩子占有更多,而不是做更多的事保护孩子不经风浪,而不是去战胜困难代替孩子去做决策,而不让Ta承担责任培养出来的这样一个个“贪嗔痴”俱全的孩子,还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爱,还自诩为这是对孩子好,还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在关键时刻作对选择,希望孩子能够阶层跨越?
这怎么可能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