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开始:公开下战书,中国如何防守反击?
本次北约峰会首次邀请日韩澳新四个亚太国家领导人,首次聚焦中国议题,两个首次充分表明,北约新的地缘政治图谋正在形成,把触角进一步伸向亚太地区,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中方对此发出严正警告,绝对不允许北约冷战剧本在亚太上演。
日本是推进北约亚太化的积极分子,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在不同的双边或者三边外交场合不断宣扬歪理,强行将俄乌冲突与亚太地区安全挂钩,为北约亚太化扩张造势。首相岸田文雄在参加北约峰会前继续鼓吹,所谓欧洲和印太地区的“安全保障”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接受的歪理邪说。
日本之所以热衷东引北约祸水入亚太,这与日本日益膨胀的野心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一直想要打造一个和自身经济实力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日本现在将所有的砝码都压到美国的身上,意图通过迎合美国的对华战略,为日本提升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以及最终实现国家正常化服务。
作为最卖力、最用心的配角,日本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4月底至5月初先后出访了欧亚六国亲自拉票;5月底作为东道主主持了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
做这么多,只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国际地位。尽管终究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但北约这把刀被日本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借刀杀人成为日本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英国这个域外国家在亚太事务的热情一点不比域内的日本少,英国热衷于充当北约亚太化扩张的急先锋,主要原因是英国想要刷新在国际事务的存在感,但是英国想要刷存在感,就必须借助炒作。
因为英国脱欧后,欧洲原来的三驾马车,英国的位置迅速被意大利以及代表中东欧的波兰所替代,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影响力大幅度下滑;被边缘化后的英国想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只能跳出欧洲,如果在欧洲当不了主角,那就把舞台搭到亚洲,反正我要“当主角”。
英国早在去年便已经表露出这份心思,为此英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美国帮助下勉强拼凑了一支庞大的航母编队进行首次东亚部署,千里迢迢奔赴东亚地区,尽管一路经历了被俄暴揍、护航舰艇中途退出等一系列掉面子的事件,但英国还是咬牙坚持完成了首次东亚部署之行。随后和美国澳大利亚签署了奥库斯三边安全协议,与韩国推进航母合作,接下来,英国的重心仍将放在亚太地区,继续强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合作。
相比英国和日本,最新的一个动向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根据韩媒援引总统幕僚的话说,韩国将于下半年与北约签订双边合作计划,建立超越传统军事合作安全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这一动作被韩国舆论普遍解读为韩国这是想在北约亚太扩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发韩国国内反对北约峰会的游行活动。要知道,韩国是第一个和北约有接触的亚太国家,在时间上要比日本更早一些。
这里便一个全新的问题出现了,有迹象显示,日本和韩国现在有争夺北约亚太化扩张过程中主导地位的苗头,这将对于整个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日韩这对冤家,历来便有在各个领域争名夺利的惯例,什么都想争第一,如果韩国争夺这个北约扩张的主导作用,这对于亚太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韩国也成了北约扩张的帮凶,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北约东扩已经搞乱了欧洲,俄乌冲突的影响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而是向全世界产生溢出效应,在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背景下,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新的危机正在到来的路上,这对世界来说影响是灾难性的。现在北约又想把触角伸向亚太地区,公开对付中国。最终一定会影响到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
首先,韩国搭上北约亚太扩张的战车,最先引发的必然是半岛局势,这也是韩国民众在获知韩国与北约将签署双边合作计划后,在韩国总统府前发卡反对北约峰会游行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半岛局势直接危及到韩国的国家安全,并将直接引发地区大国角力的爆点,因为中俄已经不止一次地向美国发出直接警告,任何人不得在半岛滋事,中俄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哪怕是再打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也未尝不可。
其次,北约的亚太东扩直接助长日本日益膨胀的野心。这个行为本身是很危险的,日本在得到美国和北约的站台支持后,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态度越来越强硬,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在一个方向上强硬,而是四面树敌,对中俄韩三国同时强硬。
这也引发了中俄舰艇编队高强度穿越日本列岛绕日巡航的震慑行动。日本跟着美国的步伐制裁俄罗斯,直接导致俄日南千岛群岛领土问题谈判通道关闭;中国也强化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警戒巡航,这些动作背后日本都是始作俑者。
日本国内将岸田文雄的战略动作称为是将要犯的一个重大错误。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应该努力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但是却反其道而行被美英等国家煽动,接近北约是一种非常愚昧和危险的行为。日本要知道搞乱了亚太地区,最大的获利者绝不是日本,日本也没有任何机会在亚太地区称王称霸,只会进一步刺激大国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日本这个美国的忠实小弟,最终难逃沦为炮灰的角色。
东北亚的安全稳定直接关乎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是维系亚太地区的安全基石。中国绝对不容许任何势力打破这一安全稳定的局面。所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会乌克兰问题公开会上对此发出严厉警告,中方坚决反对一些势力鼓动北约把触角进一步伸向印太,或者依托军事同盟拼凑亚太版北约。早已过时的冷战剧本,绝不能在亚太重演,世界正在发生的动乱战乱,绝不容许在亚太发生。
随着北约亚太化的最后进程推进,中美之间的上半场对决也即将接近尾声。美国遏制中国的大局接近完成,中国的破局行动也会愈演愈烈,两者相互作用势必将加速这一最后进程的到来。美国欲揽“天下”之势扼杀中国的崛起,中国则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招招直击美国布局的节点,敲打日本、决战西太,看似风险很大,实质上确实釜底抽薪式的绝杀,这几个点是美国布局的关键节点,如此行事正好符合解放军体系破击战的精髓。
中国是有能力、有信心顶住美国这波最猛烈进攻的。客观地讲,北约亚太化对中国的确不是一个什么好信号,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危险的是北约的介入一定会刺激地区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这是北约的对抗特性所决定的。但是我们也不用太过于紧张,因为北约东扩虚的东西多,实用的东西少。
北约在推进这个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很多的资源,这个协调的资源越多,遇到的阻碍和潜在的麻烦便越多;最核心的一点是,北约的到来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地区的态势,因为北约能投入到亚太地区的资源和力量是有限的。
日本、韩国的加入并不能改变地缘上的困局,而这个困局的诞生本身源于解放军越来越强的中远程常规打击能力提升。美军自己确立航母战斗群战时要远离中国海岸线2000公里的共识,美军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空军提出敏捷部署作战概念,本质都是分散兵力部署,提升前沿兵力的生存能力,避免被一锅端的窘境。这个问题北约照样面临着,北约在这个死局中投入再多的兵力,也只能沦为炮灰,并不能改变战局最终的走向。
北约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一、我们会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被围攻之势只会愈演愈烈;二、我们需要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应对因北约到来可能激化的地区局势升温问题。这也是北约亚太化所能发挥出的最大的效能。
对此我们还是有充足的应对信心和手段的,我们被围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应对这种事我们还是经验十足的;至于地区局势升温的问题,只要我们稳住南海、台海、半岛、中印边境这四个方向的基本盘,美国为首的北约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毕竟最坏的结果便是发生战争,我们对此是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军事准备的。
我们只要顶住美国这最后一轮激烈的进攻,顺势在西太地区和美军决出一个胜负,拿下西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实力将被彻底从西太地区赶出去。到那个时候,中美战略竞争的大态势将发生本质性的逆转,美国将再无能力和中国展开正面竞争,中美竞争的上半场将告一段落,接下来就算美国心有多么不甘,最终也只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和中国务实对话。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届时中国崛起将再无任何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