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印度制造业未来能否取代中国?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1-11 20:43:07 围观 : 评论

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上个月,印度政府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GDP成绩单,同比增长率为7.6%。

说实话,这么高的增长率,不仅高于美国欧洲等国,也高于一直高增长的中国,让很多喜欢嘲笑印度的人颇不适应。

更令人惊讶的是,印度不是第三季度才这么高的,而是全年都不低,一季度为6.1%,二季度为7.8%。

因此印度央行估计,2023年印度GDP增长将超过7%,高居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首位。

图片


印度这一数字公布后,世界各大组织都不吝溢美之词:

标普全球表示,印度至少在未来三年内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印度处于“前所未有的增长轨道”。

IMF表示,印度GDP总量预计将在2026年超过日本,并将在2027年超过德国。

这绝不是神话。

2022年,印度距离德国日本的差距已经不到一万亿美元,如果印度能够保持每年7%的增速,而日德只能保持1%的增速的话,那么印度赶日超德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难怪莫迪能大张旗鼓地宣布,印度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三。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一颗国际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一如昨天朝气蓬勃的中国。

和中国的崛起之路有点像的是,印度的经济增长中最亮眼的是制造业。

我们都听说美国要用墨西哥、印度、越南取代中国的计划,但看看数据就会发现,2023年,墨西哥、越南的制造业PMI一直在跌,甚至越南因为电荒,5月份的时候PMI都跌到了45%。

印度呢?

一直不见衰退的样子,PMI一度飙到了56%!

印度制造业的进步,同样体现在出口上。

2022年,印度出口额为44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7%。

2023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也大概率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出口活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非常快。

2010年的时候,印度还只能生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到了2021年,高端技术产品出口已经升至36%。

虽然2023年世界市场收缩,导致印度出口不如2022年,但印度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一直在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也成为印度的主要投资来源地,2022年占比达12%。

虽然这其中仍然有不少是投资服务业,但制造业的吸引力一直在加大,2022年升至113亿美元。

2022年,印度实际吸收外资总额高达710亿美元,中国是1891.3亿美元。

看起来,中国是印度的两倍多,但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是印度的5倍,那么这个数字恰恰反映了印度吸引外资的势头很猛。

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印度的一切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如同21世纪初的中国一样,前景无限。

很多人奇怪,为啥印度的表现突然这么好了?

很简单,印度押对宝了。

自从2014年莫迪上台,就开始大力倡导“印度制造”。

在国家层面选了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制药、电信网络、纺织产品和技术、食品制造、太阳能技术、白色家电及特种钢等十大制造业进行重点扶持,并且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富豪承接这些产业(比如印度首富阿达尼)。


这一点,和韩国刚刚崛起时有点像。

此外,莫迪还推出了国家物流政策、特别激励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补贴和政策措施,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和扶持本土制造业发展。

但是呢,在莫迪第一个任期内,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效果并不好。

原因很简单,如果出一个产业政策就一定能得到效果的话,那么搞经济也太简单了。

要想真正崛起,除了政策之外,还需要一个风口,像美国扶持韩国压制日本那样的风口。

2019年,莫迪连任成功,这个风口也来了,那就是西方主导的产业链转移。

我们都知道,以前,西方资金和制造业大多倾向东亚,特别是中国、日韩。

但是最近几年,西方出于打压中国发展的目的,很多资金和产业、订单都在撤出中国,那么去处无非也就是几个地方:

越南、印度、墨西哥。

在这三个国家中,矮子里拔将军,印度的基础算是最好的,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印度要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野心。

所以我们看看近两年莫迪的一系列措施,无论是在美国国会大拍马屁,还是邀请库克访问印度,或是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其实都是一个目的:

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努力迎合西方对华产业链转移的大趋势,尽可能的吃到产业链转移的更多的好处。

图片


比如,2023年年初的时候,莫迪推出了PLI(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聚焦半导体、汽车、手机等14个行业,计划5年内总支出金额2.5万亿卢比,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的3.3%。

这个“挂钩”,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脱钩”?

没错,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一对一承接西方国家从中国转移的供应链,印度部分学者甚至将此称为“替代中国产业”计划。

不得不说,这些政策成效还是挺明显的。

2023年前三季度,印度的手机出货量就达到了1亿部,手机出口额就超过了110亿美元。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苹果手机,2020年的时候,印度产的iPhone只占全球产量的1.3%,但到了2023年,已经提升到了7%,而且苹果已经开始把最新的iPhone15机型交给印度了。

根据苹果和印度的计划,苹果将进一步把中国的产能调整到印度。

到2025年,大约四分之一的iPhone要在印度生产,年产超过5000万部。

图片


除此之外,印度汽车业也在蓬勃发展,2022-23财年印度出口汽车91.2万辆,年增长24.5%,已经接近了中国2012年的水平。

除了手机和汽车,很多跨国企业也纷纷把供应链从中国调整到印度

比如,2018年的时候,沃尔玛的玩具、电子产品、药品、包装食品和面食等商品类别中,印度商品只有2%,但到了2023年,已经增加到了25%。

相反,中国的份额则从80%掉到了60%。

说白了,印度经济和制造业增长这么快,不是因为印度基础有多好,莫迪有多英明,主要是赶上了好时候,受益于地缘政治博弈影响。

所以现在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强,认为未来印度制造业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这种声音让很多中国人忧心忡忡,感觉天都要塌了,中国要被印度超越和取代了,中国花了几十年辛辛苦苦拿到的世界市场,都要丢了。

不过别着急,很多时候,不能只看数据,还要看现实。

印度现在的制造业发展的确很快,但花团锦簇之下,也有很大隐忧。

1资本不足

我们都知道,发展制造业需要钱。

如果印度人满足于踩踩缝纫机,打打手机螺丝的话,那么这种制造业花不了多少钱。

但莫迪肯定是不满足于此的,他追求的是不仅要能缝衣服、打螺丝,还要把上游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都搞定,把肉都烂到印度锅里!

图片


这就有点麻烦了。

缝衣服的上游是化工产业,而打手机螺丝的上游是电子产业,如果想把这些产业都搞定,那就要花海量的钱。

不信你看看中国,搞化工花了多少钱?搞芯片产业花了多少钱?

所以,工业化建设就是一个吞金兽,特别是一些至关重要的重工业部门,投资周期长,效益低,这个是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的。

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来?

欧洲列强发展工业化的第一桶金,是靠对外抢劫。

大航海时代欧洲列强在美洲,在非洲,在亚洲掠夺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就是欧洲列强工业革命的第一桶金。

美国是通过吞并西班牙殖民地和印第安人、墨西哥的土地,用黑人的血泪赚到第一桶金。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孤注一掷打赢了甲午战争,一下子从中国赚走了2亿两白银。

可是后发国家想发展制造业,就不能再走这条路了。

一方面世界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在二战之后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觉醒,已经再也不可能用这种方法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了。

现在去抢别人会引发干涉。另一方面是没有工业化的情况下去打别人,可能会被反杀。

所以,在不能对外掠夺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第一是靠自身积累。

这方面,中国最有发言权。

中国解放时,那社会是一穷二白,根本没钱搞工业化,最终采取了两个办法。

一是通过农村的土地革命、城市公私合营,没收官僚资本等等,筹集一部分钱。

二是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以“剪刀差”的方式,获得了工业建设资金。

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主要是控制了财富分配比例。

我们都知道,参与财富分配的,有居民,有政府,有企业,但是从数据来看,中国的居民在财富分配中长期占比较低(GDP占比44.81%),不仅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连泰国都不如。图片

图片


从财富分配比例上来看,中国老百姓是挣得少花的少,政府和企业是挣得多花的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投资驱动式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后发国家“集中财力干大事”,通过超额投资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几十年走完人家一两百年的路。

其实日韩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五六十年代,日韩的居民财富分配同样低于50%。

那么印度呢?

印度居民在财富分配中占比虽然不如美日的80%,但也有69%!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上哪去搞投资驱动式经济发展?

但如果印度压低居民财富分配比例的话,以印度的民选模式,能否做到让国民长期忍受较低的财富分配而不发生变乱和政权更迭?

第二是靠储蓄率。

回顾人类发展史,我们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全球真正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强中日韩。

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都是从二战后的废墟中不靠掠夺靠自己发展起来的。

剩下的,无论是黑人的非洲,混血的南美还是阿拉伯人的中东,哪怕你的资源再丰富,也没有完成工业化。

为什么?

这和东亚文化中的注重储蓄习惯有很大关系。

东亚属于儒家文化圈,有一种很强烈的“崇俭黜奢”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民众,喜欢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说白了就是喜欢存钱。

图片


较高的储蓄率使得社会零散的资金容易通过银行体系完成向资本的转换。

原因很简单,对个人来说,手头几千块钱几万块钱,派不上什么用场。

但银行可以把众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高达数万亿元的巨额资金就可以办大事,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

日本和韩国的储蓄率长期处于40%以上,而中国则更高,长期处于45%以上,甚至在2008年的时候达到过51.61%!

庞大而稳定的储蓄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强大支撑,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了充足的活水。

印度呢?储蓄率只有可怜的10%左右!

为啥这么低?

一个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口中,有一个高达8亿的赤贫阶层,没钱自然不会储蓄。

另一个原因是印度人有个奇葩的习惯,爱黄金。

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人就发现,印度人有“恋金癖”最宝贵的商品都不要,就要黄金,到现在也是如此.

印度人认为一个人拥有的金子越多,他的权力就越大,哪怕一个贱民翻身有了钱,也是要用黄金来彰显自己的财富。

为啥印度人结婚的时候要把黄金做成各种金首饰都戴在身上?就是这个原因。

图片


所以印度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进口国,每年全球黄金产量的20%-25%被印度人买去了,光2023年前8个月,印度就进口了800吨黄金!

据统计,印度民间黄金持有量在2.4到2.5万吨之间,总价差不多1153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GDP的40%!

这些黄金,绝大部分都在印度的家庭中。

虽然黄金可以帮个人保值,但问题在于,做成首饰藏在家里,就和当年山西地主把银子铸成银锭埋到地里一样.

这种钱就是死钱,无法起到货币的流动的作用,与此同时,钱都用来买黄金了,自然也就没有钱用来储蓄了。

这就导致印度印度储蓄率极低,非常抑制投资,印度的银行自然也就没法化零为整,国家也没法从银行贷款搞基建了。

第三是靠贸易顺差。

后发国家发展制造业,自己有了钱还不够,还需要海量的外汇。

原因很简单,你拿着自己的钱出去买技术、买能源、买设备,人家不认啊!

所以,想玩制造业,外汇必不可少。

那么外汇从哪来?

中国当年搞出了支撑工业化的外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拼命招商引资。

哪怕减税、白给地皮,也要邀请港澳台资金和日资、韩资来大陆投资,总额差不多有8000亿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美资和日本的无偿援助、贴息与低息贷款等。

二是拼命出口,只要是能带来外汇的,都鼓励。

我们都还记得90年代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新闻,说某厂成绩的时候,总是要提一句“出口创汇XX万元”,足可见那时候中国对外汇的渴求。

图片


为了刺激出口,中国还出台了一个出口退税的政策,只要你的货是往国外卖的,国家就能把相当一部分税退给你!

种种政策促使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不断增加,1996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中国中国加入WTO后,如井喷一般增长的外贸带来了丰厚的顺差。

国内的商品消耗的是人民币,但卖出去赚的就是绿油油的美元,所以也带来了外汇的井喷。

到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9年间增长近7倍。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

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0447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同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的三倍。

然后就一骑绝尘,一直到现在,一直是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

图片


手里有外汇,心里就不慌

20年来,中国为啥能在世界上狂买资源?

从中东买油,从澳大利亚买矿,从非洲买铜,甚至明明自己家里有煤,还非要煤改气,用进口的昂贵天然气来取暖?

不就是因为手里有外汇了么?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是不是觉得近些年市场上的进口食品多了?

车厘子、莲雾、阳光玫瑰、澳洲龙虾和帝王蟹等等,这些都是要花外汇去买的!

为啥这么豪横?

就是因为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可以支持这种外汇消耗,否则外汇太多,也不是好事。

但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度是个逆差国。

印度这几年经济发展数据看上去很不错,进出口贸易增长数据也不错,但问题在于,一直是进口多,出口少,国际收支长期亏损。

2022年全年,印度对外商品贸易总金额达到了11729.79亿美元,同比上涨21.1%。

这个数据看起来不错是么?

但是请分别看看进口和出口数据。

进口商品金额约为7232.56亿美元,同比上涨增长26.2%,商品出口金额在4497.2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13.7%。

你看,进口增长率几乎是出口增幅的2倍,这导致印度外贸逆差扩大至2735.32亿美元,创下新的纪录。

印度外汇储备多少呢?

4980.2亿美元。

也就是说,只需要两年,印度就能把自己的外汇储备赔光。

印度进口增长很快可以理解,印度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肯定会增加。

但是印度出口增长却非常乏力,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没有特别拿的出手的印度制造,结果只能出口一些低端产品。

什么低端产品呢?

矿产品、农产品、化工制品与贵重金属制品。

矿产品以铁矿石为主,这是卖资源。

农产品就是大米,为了出口创汇,印度这个3成民众处于饥饿状态的国家居然还是粮食净出口国。

图片


化工产品就是《我不是药神》中那种仿制药,这其实是印度用自己低种姓人群为欧美药企做新药人体实验换来的权利。

贵金属制品其实就是首饰,但因为印度本身不怎么产黄金,所以也就是赚点加工费。

此外还有在国外打工的印度人寄回国的侨汇(主要是中东国家的油田苦力)、外国人旅游产业,以及巧取豪夺的外企资金(比如小米),这才勉强能弥补一点亏空。

所以,印度这种贫弱的创汇能力,也许能勉强维持国家正常需求和运转,但拿来发展制造业,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目前印度制造业资本投入,主要靠国家负债,2023年财政赤字高达9%。

但是,这种举债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原因很简单,你发债,要有人买才行,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知道你还不起债的时候,谁还会买你的债?

近年来,穆迪多次将印度评级的风险下调至最低投资等级,理由是债务增加、金融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穆迪还预计,未来几年印度政府负债率将升至GDP的81%左右。

还记得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外汇危机么?

都是因为外储薄弱,结构性赤字高和经济结构脆弱的经济体一夜间陷入外部资金流动性和市场困境。

印度在低外储、高外债的现象上,与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债务困境则非常相似。

谁知道印度会不会是下一个爆发外汇危机的?

2死板的土地制度

我们都知道,制造业要发展要迭代,需要基建投入与更新,需要城市化同步迭代,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土地。

中国当年是咋解决土地问题的?

建国初期,中国选择打碎现有的社会结构,干掉地主等食利阶层,把他们的土地国有化,然后分给农民耕种!

只要土地性质是国有,问题就好办多了。

说盖楼房就盖楼房,说盖工厂就盖工厂,涉及居民的无非也就是拆迁问题,只要补偿给足了,那都不是事。

所以你看看在中国,只要有人来投资建厂,别说拿地了,就连土地平整、水电气接入,乃至拆迁,政府都给你搞定了。

印度的私有化土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印度其实一开始没啥土地制度,整个国家都是一个个的小土邦。

后来英国人来了之后,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土地逐渐转变为私有财产。

不过,学过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封建土地所有制,会导致土地兼并问题。

几百年过去,印度的土地开始集中在少部分地主当中,大部分农民沦为佃户。

图片


印度独立的时候,甘地本来计划设定土地拥有量上限,也就是规定超出限额以外的土地会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但问题在于,推动印度独立的人的背后,本身就是大地主,这不是与虎谋皮么?

这些活跃在各邦的立法机构和议会的地主和地主代理人,通过各种办法帮自己保留了土地,一直到今天。

这样一来,印度政府在征地搞制造业的时候,第一个碰到的就是土地被地主垄断这一致命障碍。

有人说,只要把地主搞定,征地还是问题么?

没那么简单。

地主不会亲自种地,所以印度地主雇佣了大量农民和佃户为其种地。

对农民和佃户来说,土地就是生计所系,征地之后,地主拿了钱,自己的生活咋办?

靠啥吃饭?房子咋办?

就算进城务工,自己也没技能啊!

老婆孩子也没地方去啊!

所以,印度的农民,对征地非常抵触,动不动就围攻征地办公室。

与此同时,地主其实也不乐意征地。

在印度,土地意味着对土地上农民的掌控权,而农民手中有选票,地主让投给谁,农民就要投给谁。

地主自己或自己的儿子能不能当上邦议员,全靠自己控制农民的投票权。

一旦土地被征了,那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有钱人,没有权力保障的有钱人,和小儿持金于市有啥区别?

所以,这一刻农民和地主就成了利益共同体,地主以农民为筹码,要挟地方政府做更多让步。

还记得2021年的百万农民进新德里么?

就是因为印度农业改革方案触动了地主权利,结果地主们立即掏钱让自己和周围的农民包围了新德里,他们出钱,农民们出力,闹了一年多才结束。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土地被征下来,其征地成本也是天文数字,如果再牵扯上社会精英(比如环保分子)抵制和反对党鼓噪,那征地就更举步维艰了。

在征地难这个问题上,韩国人最有发言权。

2005年,韩国浦项制铁和印度中央政府签了个协议,计划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建造一个大型钢铁联合工厂,签字过程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习惯了集权统治的韩国人,拿着印度中央政府的合同去跑征地、就业、交通、基建、能源等等部门的手续的时候,发现这个合同根本不管事。

最终只能每一道流程都用钱开路才搞定。

手续办好了就是征地,可是奥里萨邦的地主并不愿意把土地让出来,于是就故意阻挠项目的推进。

整整两年时间,浦项制铁的人都在各级官员和地主家中来回奔走,一直到2008年才把地主搞定。

但这时候,农民们跳出来了,说你征地了,我以后的就业咋办?

当地政府顺应民意(选票),就作废了韩国人的许可证。

韩国人急了,又开始打官司,好不容易官司打赢了,这时候环保组织又出来了,说你的钢铁厂污染严重,不能建。

就这样扯皮了整整12年,到了2017年,韩国人彻底受不了了,前期投资也不要了,直接提桶跑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日本在印度建的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铁路,全长505公里,到现在位置,项目开工了整整5年了。

图片

这要是中国,别说500公里,就算5000公里也都修出来了,可是日本人修了多少呢?10公里。

这事其实也不怨日本人,因为日本人的精力主要被牵扯到征地工作去了。

几年过去,征地只完成了1%不到,地都没征完,咋修高铁?

日本人征地难的问题,同样是因为地主天天带着农民抗议,印度当地政府和地主关系密切,也不怎么管。

印度中央政府再着急也没办法,此外还有印度的国大党也频频挑剔高铁项目的问题,给整个项目的推进造成了巨大阻力。

现在印度宣称日本的投资已经花完了,要求日本再提供一万亿卢比的低息贷款。

这哪是修高铁啊,简直是杀猪盘啊!

所以,土地不解决,工业园区没法建,印度的制造业想赶超中国?门都没有!

3 国际大环境变化

印度目前制造业基础大致与我们上个世纪80、90年代差不多。

很多人在思考,为啥中国当年能在低端产业中迅速占据优势,很快就获取第一桶金,开始支撑中国向中高端迭代发展?

原因很简单,这要看当时的大形势。

我们都知道,低端产业不是谁搞都能搞好的,你要有产品竞争力才行,简单来说就是价格越便宜,竞争力越强。

那么价格由什么决定呢?

除了人力成本,就是原材料成本了。

90年代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是什么?

玩具、服装、鞋帽、化工制品等。

巧了,这些产品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石油。

90年代的原油价格,和现在的原油价格,可没法比。

在70年代,石油价格一直是几美元一桶,哪怕到了石油危机的时候,也不过十几美元,低廉的价格带动了亚洲四小龙后来的腾飞。

后来到了90年代,因为海湾战争的影响,石油价格有所上涨,但也不过25美元一桶,甚至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油价一度跌回了20美元以内。

2001年,美国经济不景气,OPEC外的石油产量增加,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一直保持在20美元-25美元左右,哪怕到2005年有所上涨,也不过40美元。

图片


在此过程中,中国打通了中哈石油管道,随后又打通了中俄石油管道,利用长期协议,锁定了比较低的石油价格。

低廉的石化产品成本,给中国商品带来了无以轮比的价格优势,所以一旦放到国际市场上,马上就大杀特杀,没有对手。

现在呢?2022年布伦特原油波动区间为71.84-96.55美元/桶,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成本增加了3倍!

中国已经有了一些高利润产业,而且有规模优势和长协价优势,所以受的影响不大。

可印度受不了了,利润本来就低,石油成本一高,以后谁还买你的东西?

现在知道为啥印度顶着西方国家的压力,也要坚持不制裁俄罗斯了吧?

就是因为俄罗斯可以七折卖给他廉价油。

但问题又来了,俄罗斯可以给你廉价油,但不要卢比啊!

俄罗斯曾经有几笔石油合同用卢比结算,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拿到的这些卢比,在国际贸易领域根本没人要!

就连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吐槽,俄罗斯已在印度的银行里积累了数以十亿计的印度卢比,但是没法花出去。

所以,印度只能用美元和欧元去购买俄罗斯原油。

可问题在于,印度的外汇本来就少,现在又要拿外汇去买油,这不是死循环了么?

不仅如此,国际的环保形势也不许印度再搞低端制造业崛起了。

90年代和00年代的时候,虽然西方也有环保的声音,但总体不大,不到产业政策的地步。

所以中国当时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可以以大规模生产的低廉价格在国际上大杀四方。

图片


但现在不一样了,低碳转型已经大势所趋。

低碳可不是我们把汽车换成新能源车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全方位变革。

比如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工业、城乡、交通、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控制煤炭消费增长等等。

从中美签订气候协议、中国停止输出煤电的做法已经能看得出来,中国正在与欧美联手推动碳中和,促使全世界未来所有能源结构都必须向清洁能源转型。

中国为啥原来反对低碳,现在加入低碳了?

一方面是中国拥有低碳转型的底气,比如中国的沙漠绿化活动,中国世界第一的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中国第一的动力电池产业等等,这些产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能。

另一方面,也是逼不得已,如果不搞低碳,那么欧美就会强行加碳关税,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巨大打击。

中国可以这么干,但印度有实现能源转型缺乏必要的资本支持与硬件条件吗?

没有。

中国与欧美签署全球最低税率协议,最低税率不能低于15%。

如果印度不搞碳中和,那么印度商品就要加价15%甚至更多,那么就算印度真的把制造业发展起来了,碳税一加,在国际市场上还能有啥竞争力?

图片


这个最低税率+清洁能源转型,其实已经封杀了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外部环境。

印度只能眼睁睁看着,没办法解决。

所以,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印度虽然有“取代中国”的心,但注定是没有这个命的。

对印度的制造业崛起,我们的确不能放松警惕,但如果天天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

至于那些借着印度崛起而唱衰中国未来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 给总统拉皮条的超级老鸨,有点“冤”!
    给总统拉皮条的超级老鸨,有点“冤”!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我感觉,2024年有点特别。特别之处在于新年的第1天发生的大事太多。我上一期说了2024年1月1日美国和以色列从中东地区撤军的事儿。今天已经到了2024年1月的中旬,按理说,我作为自媒体人,应该去追逐一下最新的热点。然而看来看去之后发现,要论事儿大,还是1月1日发生的事儿。今天要说的这个事儿是一件乌七八糟的事儿。事情的主人公叫爱泼斯坦。翻译成中文的名字,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只错一个字,他叫爱泼斯坦。在中国有些地方的方言中,“泼”这个字,有搞砸了的意...

    2024-01-12 09:12:52
  • 刘诗诗身穿黑色套装 酷感妆容尽显气场
    刘诗诗身穿黑色套装 酷感妆容尽显气场

    刘诗诗晒出一组美照,上挑眼线搭配红唇气场十足,双麻花辫造型搭配一身廓形剪裁黑色套装,简直又美又飒。...

    2024-01-12 09:11:22
  • ​王毅同加拿大外长乔利通电话
    ​王毅同加拿大外长乔利通电话

    外交部网站消息,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加拿大外长乔利通电话。王毅表示,中加都是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之间没有历史纠葛,也不存在现实利益冲突,拥有很多共同利益和互补优势。当前中加关系的困难局面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中方造成的。中方对同加方保持接触和对话持开放态度。王毅就改善和发展中加关系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正确认知。中加关系这几年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是加方对华...

    2024-01-12 09:04:54
  • 一美国公民在俄罗斯被拘留,美国务院:已收到俄方通知
    一美国公民在俄罗斯被拘留,美国务院:已收到俄方通知

    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韦丹·帕特尔(Vedant Patel)在当日的简报会上表示,美国政府于9日收到俄罗斯政府的通知称,一名美国公民在俄罗斯被拘留。据路透社此前报道,32岁的美国公民罗伯特·伍德兰(Robert Woodland)一直在俄罗斯担任英语教师,并居住在莫斯科郊外,他于5日被控企图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非法药物并被拘留。俄罗斯莫斯科的一家地区法院表示,伍德兰于6日因非法收购...

    2024-01-12 09:04:50
  • 王小洪同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视频通话
    王小洪同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视频通话

    王小洪表示,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就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两国执法部门应共同抓好落实。双方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以法治和专业精神,开展务实执法合作,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双方还就加强执法领域对话合作等交换意见。...

    2024-01-12 09:04:46
  • 梅德韦杰夫:试图摧毁俄境内发射装置,将成为俄使用核武器的理由
    梅德韦杰夫:试图摧毁俄境内发射装置,将成为俄使用核武器的理由

    (观察者网讯)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1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乌克兰武装部队试图借助西方导弹摧毁俄境内的发射装置,这将成为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理由。梅德韦杰夫发布的信息截图 他写道,乌克兰一些人认为对抗俄罗斯的最佳方法是用西方国家移交的远程导弹摧毁俄境内各地的发射装置。这有可能触犯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第19条相关规定。他指出,乌克兰那些人的上述企图“不是...

    2024-01-12 09:04:42
  • 傅立民:乌克兰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西方需要支持和谈
    傅立民:乌克兰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西方需要支持和谈

    美国媒体报道乌克兰战争的手法令人回想起据说是马克·吐温的名言:“众多评论家的研究已经给这个话题蒙上了如此多的阴影,如果他们继续研究下去,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对这个话题一无所知。”这段冗长描述的背后是一句更加广为人知的格言:“在战争中,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真相通常会被官方释放出的谎言“迷雾”所掩盖。没有比乌克兰战争这个话题更浓厚的“迷雾”了。成千上万的人战死在乌克兰,而布鲁塞尔、基辅、伦敦、莫斯科与 当然,俄罗斯也没有实现其战争目标,即成功地将美国的影响力逐出乌克兰,迫使基辅宣布中立,或者重新伸张乌克兰俄语区...

    2024-01-12 09:04:29
  • 美英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袭击
    美英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袭击

    (观察者网讯)据路透社11日报道,4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对也门境内与胡塞武装有关的目标实施打击,这是也门胡塞武装自去年底频繁袭击红海商船以来,首次遭到打击。央视总台记者报道说,当地时间12日凌晨,胡塞武装控制多地遭美军空袭,首都萨那、荷台达市内可以听见爆炸声。据称,这也是美国自2016年以来首次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袭击。美官员表示,预计官方将很快发布一份声明,详细介绍此次行动...

    2024-01-12 09:04:25
  • 日防卫省高官率队“拜鬼”,陆自辩称:“私人行为”
    日防卫省高官率队“拜鬼”,陆自辩称:“私人行为”

    (观察者网讯)据日本《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报道,日本防卫省11日承认,日本陆上自卫队“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多名干部于1月9日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或违反防卫省此前发出的“不要集体参拜宗教设施,不要强迫队员参加(参拜)”的通知,已就此开始进行调查。此外,使用公务车参加此活动是否合宜也是调查的项目之一。《每日新闻》获悉,由日本陆上自卫队幕僚副长小林弘树率领,陆自干部们身着西装,于9日下午3点2...

    2024-01-12 09:04:20
  • 阿塔尔担任法国总理后,其前同性伴侣塞茹内被任命为法国外交部长
    阿塔尔担任法国总理后,其前同性伴侣塞茹内被任命为法国外交部长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1月11日,在年仅34岁的加布里埃尔·阿塔尔(Gabriel Attal)被任命为新任法国总理之后,现年38岁的斯特凡·塞茹内(Stephane Sejourne)被任命为内阁改组后的新任外交部长。值得一提的是,阿塔尔不仅是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同时也是法国首位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政府首脑,而塞茹内正是阿塔尔的同性伴侣。两人曾在2017年通过“民事结合”(civi...

    2024-01-12 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