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当权贵阶层第一次尝到甜头!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12-11 08:07:25 围观 : 评论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但这时期的糖是用大米、小麦等粮食制作的,在还没有实现淀粉自由的古代,注定了糖的产量不高,因此饴糖只在王侯将相之间流通,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福分」享用的。
蔗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已经能对甘蔗进行原始粗制加工。
到公元10世纪,当时全世界四大产糖区,除了印度和中国,另外两个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
在唐中期,由于滴漏制糖法的出现,民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糖坊,大规模制作土白糖的方式逐渐普及全国。
虽然白糖的价格依然高昂,属于奢侈品之一,但底层百姓总算有机会吃上糖了。
而同时期的欧洲人却离糖还有一定距离。
你很难想象,如今极度依赖高糖的西方国度,要到10世纪往后才第一次接触到白糖。
直到罗马人踏上黎波里平原,尝到糖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变了。
一些精明商人不断从伊斯兰地区,将紧俏的糖通过陆路和海路运到西欧,并开始规模性引入甘蔗种植。
即便如此,受限于产量和运输等问题,此时的欧洲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享受。
在16世纪以前的欧洲,蔗糖和来自遥远亚洲的香料一样,都是极为贵重的稀罕物,只能在权贵阶层和上流社会中流传,普通人无缘得见。
真正令蔗糖风靡起来的是它的灵魂伴侣,茶叶。
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叶从中国和日本倒卖到欧洲后,掀起一阵热潮,天价运费使得茶叶的价格非常高,甚至堪比黄金。
特别是红茶搭配白糖后,成功激发了英国人「嗜茶如命」的隐藏属性,怎么都停止不了。
英国人为什么要在红茶中加糖?
很简单,就是为了炫富。
在上流阶层看来,把茶叶和蔗糖这两种昂贵珍品组合起来,可以达到双重炫富目的,在没有超跑和名牌手袋的年代,已经足以让普罗大众羡慕嫉妒了。

图片

更何况,把洁白的糖加到热气腾腾的红茶里,确实有一种权力和财富交织的甘甜味道,能令人上头。
惬意,优雅,英国下午茶成为贵族生活品质的象征,但甜蜜的背后,却是千万黑奴的累累白骨和血泪斑斑。
1493年,哥伦布开启第二次航行时,第一个将糖带到了「新世界」,在大西洋东岸的马德拉群岛,开垦了西方第一个甘蔗种植园。
从1525年开始,就陆续有大量的糖从那里运回西班牙。
16世纪末,从巴西出口到欧洲的糖每年超过1万磅。
眼馋许久的英国,不想让西班牙和葡萄牙独占蔗糖这块大蛋糕,于是在加勒比地区的牙买加、古巴等地也大量开辟种植园。

图片

地方是有了,但要实现甘蔗的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大量劳动力。
最初到加勒比种植园工作的白人,有三分之一都是犯人,其余大多是被忽悠过来的年轻人。由于白人劳工的脾气比较傲慢,不怎么配合工作,而且为了国际声誉,这些殖民者还不能对白人群体过分打骂,所以蔗糖产量一直上不去。
蛋糕明明就在眼前,能看不能吃,让种植园主们心急火燎。
他们猛然想起,早在7世纪,阿拉伯人就动用了大量奴隶来种植甘蔗,这些奴隶听话老实,而且还不用付工钱,只要喂点粗粮,就能实现牛马式的循环工作。
于是,欧洲殖民者掀开了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页,黑奴贸易。
历史学家埃里克.威廉斯这样形容:「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在面积只有430平方公里的巴巴多斯岛上,英国开辟了超过900个甘蔗种植园,到处都密密麻麻种满甘蔗。
这种模式很快复制到整个加勒比海的各个岛屿上,成千上万的黑奴被带到此地,然后充当开荒牛。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一个「三角贸易链」——
奴隶贩子用盐、布匹、朗姆酒和枪支等欧洲工业品,从非洲各酋长手上换到大批黑人奴隶,然后经过海运卖给美洲种植园主,最后拉走种植园中的原糖,在欧洲精炼并高价卖出,再换回欧洲工业品。

图片

到19世纪30年代,大约有1200多万非洲人被运至新世界为奴,大部分被用于耕作和精炼糖。
看似无暇的白色蔗糖,底色全是红的。
在殖民地如愿实行大规模种植后,蔗糖和茶叶的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
在1630年到1680年间,糖的零售价降低了一半。
18世纪之后,糖和茶的价格已经降到中产阶级能接受的程度了,甚至从1805年开始,糖渐渐成为英国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图片

英国底层百姓变得比贵族们更加嗜糖,一日三餐不可缺少。
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蔗糖消费增长了10倍以上,蔗糖廉价化也为欧洲人开辟了除粮食以外的另一条热量供应来源。
19世纪初,英国人每年摄入大概9公斤的糖,平均到每天是25克,正如史书所说的:「大多数英国人觉得,茶里不放糖,就像酒淡而无味。」
这种消费方式的变革,被历史学家称为「蔗糖革命」。
蔗糖革命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帮欧洲人养成「嗜糖」的习惯,它甚至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首先廉价糖的大面积普及,会把粮食价格打下来,这让以粮食为营生的农民们感觉种地没什么赚头了,于是纷纷进城市谋生,导致英国城镇人口飞速上涨,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变得廉价后,作坊主们会自发扩大生产规模,想着赚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又会产生对技术革新的需求。
于是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这才是「蔗糖革命」的本质,把人类从大规模的农作中解放出来,然后投放到工业发展上。
尽管规模化种植,使得蔗糖不再「珍贵」,却也让它成为具有战略价值的「独特商品」。
殖民地产出的蔗糖、橡胶以及烟草等大宗商品,是当时欧洲一众强国的重要收入来源。
到17世纪到19世纪,糖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几乎与20世纪的石油相当,因此糖也有着「白色黄金」称号。
为了争夺世界贸易和殖民地的控制权,从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和法国开启了以争夺殖民地为中心的「第二次百年战争」。
英法两国之所以打得火热,一个重要原因是瞄上了西班牙的奴隶供应权。
要知道,西班牙凭借南美的广阔领土,一直对蔗糖生意蠢蠢欲动,但无奈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毕竟西班牙在非洲没有殖民地,没办法亲自下场获取奴隶来当牛马,只能靠英、法、葡、荷等奴隶贸易国来提供。
这时期的西班牙作为大金主,已经成了各国香饽饽,在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十八世纪的欧洲战争频发,简直乱成了一团。
无论是早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随后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还是十八世纪中期爆发的英荷战争、七年战争和法荷战争,几乎都与这份「蔗糖合同」有关。

图片

当英国成为七年战争的最大赢家后,意味着它终于掌握了世界贸易的主导权,来自各殖民地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大不列颠正式富起来了。
仗是打完了,但英国却不想结账,而是把七年战争的巨大开销扔到如火如荼的北美殖民地头上。
北美民众还来不及恼火,英国又开始对北美生产的糖浆征税,并在随后十年里陆续通过许多法律,比如禁止北美殖民地发行货币,禁止进口其他国家的朗姆酒,加大对走私打击,还制定严苛的印花税政策,要挖断当地殖民者的财路。
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再也忍不下去了,新仇旧恨一起算,然后随着莱克星顿一声响,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1775年写道:「我们不该羞于承认,糖浆的问题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因素,很多大事件都是由小因素导致的。」
独立后的美国经过百余年休整,一点点强大起来,顺便把英国从龙头老大的宝座拉了下来。
因为糖,英国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辽阔版图;也因为糖,大不列颠被曾经的小弟一举拉了下来,实现弯道超车。
到1833年,由于内部派系斗争,英国被迫在全部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度。
欧洲各国本来不想跟进,甚至暗自窃喜少了个劲敌,可在拉丁美洲全面爆发独立战争后,迫于英国主导下的「国际压力」,大家都只好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
奴隶贸易是废除了,但蔗糖生意依然火热,而且供不应求,导致全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来源问题又一朝回到解放前。
在利益推动下,资本家们总会有各种「奇思妙计」。
既然奴隶不能用了,那就从贫穷、落后的国家招募廉价劳动力吧。
于是,一只无形、令人窒息的黑手伸向华夏大地。
1846年,英国资本家在厦门开设德记洋行,当时俗称卖人行,也就是专门做贩卖契约华工的生意。
他们用坑骗利诱和绑架等手段,强迫国人签订远洋劳动的卖身契约,然后大量向夏威夷、秘鲁和古巴的种植园和制糖工厂贩卖华工,俗称「卖猪仔」。

图片

当时一名黑奴的价格是1000元,而一名契约华工只需400元。
低廉售价和高效的生产率,让华工成为黑奴的完美替代品。
这些被卖到国外的华工虽然不是奴隶,但所受待遇和奴隶也没什么两样:
在漫长海途中,成百上千的华工像沙丁鱼一样蜷缩在底舱里,加上气候炎热和风浪颠簸,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死亡率一度高达45%,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地狱」。
到目的地后,华工们每天吃着如同猪食的食物,根本负荷不起高强度劳动,加上种植园主的各种虐待,最终饿死、累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

图片

据史料估算,从1845年开始往后的三十年内,被卖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契约华工超过五十万人,其中古巴和秘鲁加起来有26万人。
到1880年,古巴的华工数量只剩4万人不到,华工的死亡率达到75%。

图片

可以说,在当时的每一粒白糖里,都浸透着亚非拉人民的鲜血。
如今蔗糖的生产早已由工业流水线取代人工,曾经奴隶和契约劳工在种植园里所受的残酷场景,也一去不返。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许多欧洲史,包括一些出版书籍在提到欧洲时,总会披上一层朦胧的美好滤镜,讲艺术谈文化,介绍各种风土人情和恢弘古老的建筑,却巧妙遮掩了背后的庞大罪恶链条,一点点淡化遗忘。
可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苦难,不能被这样轻易一笔带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全文完
部分参考资料:
1、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2、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3、克莱尔·勒格罗:《糖的政治力量:从欢愉到统治》
4、季羡林:《糖史》
5、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故事》
6、中国糖业协会:《“糖,何以称为战时硬通货?”》
7、刘丹:《中国古代糖史研究》
8、威廉.伯恩斯坦:《贸易大历史:黑奴买卖与要命的“蔗糖人口学”》
9、西蒙·沙玛:《英国史》
10、陈勤:《简明美国史》
11、尼克·邦克:《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



相关文章

  • 有一种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有一种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原创: 尹国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已获转载授权一、金融战自由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很不一般我们在《》中认为,应对美国的金融战,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这个“防守”在金融领域是有特指的,是指我们坚持金融项目不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不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因为有一种声音建议我国现在就应该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允许资本自由进出,给出的理由:这是人民币走出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所必需。这个主张非常有迷惑性,在2015年就曾特别猛烈地刮过一阵这样的风,目的就是诱导中国提前拆除金融防火墙。了解金融的人都知道,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2023-12-11 08:07:27
  • 当权贵阶层第一次尝到甜头!
    当权贵阶层第一次尝到甜头!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这时期的糖是用大米、小麦等粮食制作的,在还没有实现淀粉自由的古代,注定了糖的产量不高,因此饴糖只在王侯将相之间流通,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福分」享用的。蔗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已经能对甘蔗进行原始粗制加工。到公元10世纪,当时全世界四大产糖区,除了印度和中国,另外两个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在唐中期,由于滴漏制糖法的出现,民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糖坊,大规模制作土白糖的方式逐渐普及全国。虽然白糖的价格依然高昂,属于奢...

    2023-12-11 08:07:25
  •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作者: 虚声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已获授权转载前几天,俄罗斯在中东搞了一场闪电外交。先是普京旋风般访问了沙特和阿联酋,随后伊朗总统莱西访问俄罗斯。这被舆论界视为俄罗斯在修复自身影响力的一种方式。12月6日,俄罗斯和沙特签署了联合宣言,表示双方同意加强合作,以支持和实现两国共同利益。包括打击一切形式的犯罪,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以确保两国的安全与稳定。如果从双边关系看,这是俄罗斯和沙特的事儿,两国在进行双边合作。如果从多边关系看,俄罗斯和沙特靠近,必然让美国不爽。因为美国正领导整个西方...

    2023-12-11 08:07:22
  • 乌克兰的援助下降九成,还能撑多久?
    乌克兰的援助下降九成,还能撑多久?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简单地说就是中立,通俗地说就是,别打了,别打了......所以,中国不会做拱火浇油的事儿。但是,中国不拱火浇油,有人拱火浇油,比如美国和欧洲。同时,交战的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打不打?打到哪儿?啥时候结束?谁赢谁输?这些问题,中国是控制不了的。所以,中国人就不得不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对自身的影响,作出分析。如果俄罗斯在冲突当中最终战败,那么俄罗斯一定会上台一个亲美国和西方的政府。如果不这样的话,主...

    2023-12-11 08:07:20
  • 美媒承认:在这场竞赛中,中国获重大胜利
    美媒承认:在这场竞赛中,中国获重大胜利

    (观察者网讯)“中国在与美国争夺月球影响力的竞赛中获重大胜利,”彭博社12月7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中国在与美国争夺太空影响力的竞赛中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埃及同意支持北京提出的一项探月计划。另一边,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要求破例“开绿灯”的中国月壤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首次测得嫦娥五号月壤成熟度指标。据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6日...

    2023-12-11 08:00:55
  • 2023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2023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化学奖得主为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经济学奖则由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获得;文学奖被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在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获...

    2023-12-11 08:00:50
  • 以色列政府批准一项重建该国南部与加沙地带边境地区的计划
    以色列政府批准一项重建该国南部与加沙地带边境地区的计划

    据《以色列时报》消息,当地时间10日,以色列政府批准了一项耗资180亿新谢克尔(约合48.6亿美元)、为期5年的重建计划,用于恢复和重建自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南部与加沙地带毗邻而遭受破坏的地区。据悉,该计划将于100天内正式发布,实施期限为2024年至2028年。(总台记者 孙建)...

    2023-12-11 08:00:46
  • 卡桑旅称不通过谈判以色列将无法解救被扣押人员
    卡桑旅称不通过谈判以色列将无法解救被扣押人员

    据《耶路撒冷邮报》和半岛电视台消息,当地时间10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表示,除非以色列就双方互换被扣押人员进行谈判,否则将无法解救任何以方被扣押人员。他还表示,自12月1日临时停火结束、双方再次发生冲突以来,哈马斯打击了180辆以色列运兵车、坦克和推土机。对此,以色列方面暂无回应。(总台记者 孙建)...

    2023-12-11 08:00:40
  • 以军:在加沙城发现“隧道网络”,与希法医院相连
    以军:在加沙城发现“隧道网络”,与希法医院相连

    (观察者网讯)据《以色列时报》12月10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称,以军在加沙城巴勒斯坦广场下发现了一个“大型隧道网络”。以军部队近期占领了巴勒斯坦广场地区。哈加里说:“巴勒斯坦广场地区有(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的办公室、(加沙)政府办公室、哈马斯高级官员的资产,还有一个‘恐怖(主义)隧道网络’。”哈加里声称,以军利用“准确的情报”确定了该地区的“战略隧道”网络,他说,这些...

    2023-12-11 08:00:36
  • 中国宣布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中国宣布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期间,中国宣布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9日视频出席推动实施“昆蒙框架”下“3030”目标高级别活动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身份宣布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在去年12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

    2023-12-11 08: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