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中国的“突变时刻”何时到来!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7-31 11:22:34 围观 : 评论

原创: 深圳宁南山
来源:宁南山

今天是一些漫谈。
最近又陆续看了些书,我觉得看书是个好习惯,即使很多你看过的,再看一遍可能也会有新的领悟。

有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说中国现在工业增加值已经世界第一13年了(2010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科技水平已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却只有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屠呦呦)。
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看今天全球公认基础研究最为发达的美国,到1930年也只有四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和经济大国已经差不多四十年了。
根据《美国创新简史》,美国迎来的突变时刻就是二战。

在二战之前,美国并不是全球的基础科学领先国家,仅仅在实用的工程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美国能自己制造火车机车,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的杰出人物,包括发明了轮船的富尔顿,发明了电话的贝尔,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还有特斯拉等等,但在科学方面,领先全球的仍然是欧洲国家。
诺贝尔奖是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科学类最重要的三个奖项:
1:美国人在1914年才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到1932年才又获得第二个。
2:在1901-1932年,美国只获得了两个诺贝尔医学奖项,而这两个获奖者都是在欧洲出生和接受教育的。
3: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罗伯特.密立根,发生在1923年;第二个是1927年的阿瑟.康普顿,第三个是卡尔.安德森,他到1936年才获奖。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荷兰就有四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个数字比美国还多。

到1930年,全球共颁发了9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其中只有4个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由于1930年代德国纳粹的大规模迫害,不少欧洲顶尖科学家到了美国,因此在三十年代美国获得了10个诺贝尔科学奖项,占到了28%,
而到了四十年代,美国有了飞跃的进步,获得了30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中的14个,占比达到了新高,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的获奖总数从未低于49%,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甚至达到了72%的顶峰,获得了60个颁奖总数中的43个。
所以说美国基础研究的崛起,是有一个突变时刻的,那就是二战,一举让美国获得了绝对霸主的地位。

这样的突变时刻对于历史也是同样的,
我们都知道清军是1644年入关的,这一年就是清军统一全国的突变时刻,李自成的大顺军灭亡了明朝,吴三桂率领的山海关守军投降了清朝,吴军和大顺军在山海关大战多时之后,清军突然杀出,大顺军无力支撑被击溃。
从这一年开始,清军统一全国就已经势不可挡了,但在此之前,关外的激战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已经对明朝取得了多次战争胜利,有了相当的积累,只是在这一年迎来了突变时刻。

同样的,在产业领域似乎也存在这样的突变时刻,
我上一篇文章里面也列举了中韩造船业全球份额的对比变化,这个突变时刻似乎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中国造船业相对韩国在份额上迎来了突变,2023年1-6月中国新增份额竟然超过了全球的70%。

不只是造船业,电动汽车产业,半导体设备产业也有这样的突变时刻,
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从2020年开始突然爆发,这可以说让所有人都感觉莫名其妙,大感意外,大家都认为电动汽车产业会爆发,只是没想到会那么突然和意外。
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120.6万辆,2020年就达到了 136.7万辆,在2021年变成了352.1万辆,2022年则是6887万辆。
可以说2020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迎来了突变时刻。

以上几个例子,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在突变时刻到来之前,往往都有一个酝酿期,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基础科学大爆发之前,在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宝座上已经坐了接近四十年,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和工业基础,纽约曼哈顿的帝国大厦,1930年3月开工,仅仅13个月后的1931年4月就竣工了,楼高381米,是当时全球最高的建筑。
同样的,清军1644年入关之前,早就已经赢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极大的消耗了明朝的统治,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已经是25年前的事情了。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为何突然崛起,也是因为长期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曾经在2022年1月以“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分析预测”为题,分享了为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突然爆发的原因分析,下面的几张图片为其分享的PPT。

图片

第一类是政府持续的政策激励,
除了各种购置补贴之外,全国范围内对燃油车的限购限行政策,以及新出台的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强制规定,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销售。
第二类就是技术的进步,如下图,A0级到B级车的续航里程从2018年的314.4-392.5公里提升到了2020年的357.5-499.8公里,进步明显。
与之对应的是每100公里电耗的快速下降,2016年A级纯电动汽车销量加权平均百公里电耗17.8度,2021年同级别车型百公里电耗下降到了12.5度。

图片

技术的进步还体现产品车型的丰富和竞争力的提升,其中特别提到了特斯拉的引入中国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2018年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能源车有90款,到2020年推出了高达128款。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19年1月奠基,竟然在当年的10月正式投产,
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2019年还只有4.54万辆,随着上海工厂的投产,在2020年就变成了14.8万辆。
强大竞争对手的到来,也进一步的刺激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车上面的投入,中国车企的技术积累也带来了新车型竞争力的提升,理想,蔚来,小鹏等也推出了各自有竞争力的车型。像比亚迪在2021年1月发布的DM-i技术直接引爆了市场的销量。

可见前期不断投入的积累,以及“鲶鱼的刺激”都会带来突变时刻的发生,
类似的还有半导体设备产业,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可以说让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厂家迎来了第一个“萌芽期突变时刻”,国内龙头设备企业2019年的营收还只有40.58亿元,到2022年的营收竟然变成了146.88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营收预计为78.2亿元至89.5亿元,同比增加43.7%-64.4%,其归母净利润16.7亿元-19.3亿元,同比增加121.3%-155.8%。
虽然国内有不少自由派经济学家反对国家产业政策,但是我认为,美国2018年-2019年连续对中兴公司和华为公司的芯片制裁,实际上就通过美国的长臂管辖,相当于对中国市场起到了“产业政策”的作用,以至于所有的中国上下游企业开始自觉的推进芯片产业链的国产化。

这是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产业,那么中国的半导体制造产业突破何时迎来突破?我认为是当半导体设备产业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技术基础,半导体生产设备突破之后,中国的半导体制造产业也会迎来突变时刻,这一天何时到来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突变时刻之前往往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期,然后突然走向爆发,我国半导体制造的突变时刻到来就取决于我国半导体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而设备产业已经在2019年迎来了突变时刻,到今天已经四年多的时间了。

我为什么一直对中国芯片制造的未来有信心,因为基础的技术在不断进步突破,比如今年华为正式在高层讲话中透露14nm以上的EDA工具软件已经实现国产化,以及上游设备产品的份额一直在增长,这些基础的夯实,必然会在有一天对芯片制造迎来突变时刻有作用。

同样的,整个中国的崛起有没有突变时刻,其实今天的中国已经世界第二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世界第二的位置,并没有真正的被全世界乃至于我们中国人自己从心理上承认。
体现在:
1:相同实力程度上,西方对俄罗斯的敬畏要超过对中国的敬畏,体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人口,工业增加值都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也不如中国,但是西方体现出来的对俄罗斯的畏惧或者说尊重却是相当高的,如果是反过来,中国的各项实力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我觉得我们很难得到像西方对俄罗斯一样的敬畏。
不仅是欧美,现在就连我们旁边的台湾,韩国,日本都在肆无忌惮的挑衅,而并不畏惧我们的抗议。

2:我们中国人其实大部分人内心直觉上并不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二,体现在国内不仅崇美的人多,而且崇拜日本,欧洲白人国家的也很多。
国内的各个电商平台上,封面充斥着白人男女模特,各个消费产品广告也爱用白人来表示高端,
混血儿好看论在中国也被广泛接受,很多中国人想和外国人生个漂亮的混血宝宝,而实际上这个理论在欧美白人国家并不存在,没有西方国家女孩子会说想和中国男人生个好看的混血宝宝,并认为普遍比白人宝宝好看。

中国不仅是需要,而且也会有一个突变时刻来改变国民的心理,这个突变时刻将不仅仅是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因为它的影响力其实主要还是局限于关心政治经济的人群,而是需要一个能够被中国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时刻。
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台湾统一。

因为届时我国可能要面对全球霸权国家联合其盟友可能的野蛮军事干涉,不管结局如何,对于胜利和失败的一方来说都将是重大的突变时刻,会对双方国民心理造成极为重大的影响。举个例子,战胜国的高端品牌产品,如果在做广告的时候用战败国的男性女性形象,会让战胜国的消费者感觉很奇怪,毕竟失败者的形象如何高端的起来。
这个时刻到来的时候,将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同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多次的提到,那些供应链高度依赖台湾的企业,应该提前的做好准备,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是今天的一些随想和漫谈。



相关文章

  • 纯熟的代价!
    纯熟的代价!

    作者:李大闲人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这几天看报上来的信息,说拜登为了竞选,团队终于开始处理此前屡次遇到的“尴尬事件”。同一时间,共和党的大佬麦康纳尔也在活动中“卡壳”,让美国政客的高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今年81岁的拜登,是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总统,比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年龄中位数大了近20岁。从三番五次跌倒,到空气握手、叫逝者名字,世界第一强国的最高领导人镜头中的“尴尬”,成了全球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笑柄。最近遇到“尴尬”的是共和党大佬、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麦康奈尔,他更为大家所熟知的身份...

    2023-07-31 11:22:36
  • 中国的“突变时刻”何时到来!
    中国的“突变时刻”何时到来!

    原创: 深圳宁南山 来源:宁南山今天是一些漫谈。最近又陆续看了些书,我觉得看书是个好习惯,即使很多你看过的,再看一遍可能也会有新的领悟。有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说中国现在工业增加值已经世界第一13年了(2010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科技水平已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却只有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屠呦呦)。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看今天全球公认基础研究最为发达的美国,到1930年也只有四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和经济大国已经差不多四十年了。根据《美...

    2023-07-31 11:22:34
  • 周慧敏回应与倪震离婚传闻: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周慧敏回应与倪震离婚传闻: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7月30日,据媒体报道,周慧敏在采访中亲自回应了她与倪震的离婚传闻,称:“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2023-07-31 11:20:25
  • 黄嘉千讼夏克立家暴案不成立 认定男方无不法行为
    黄嘉千讼夏克立家暴案不成立 认定男方无不法行为

    近日,据台媒报道,夏克立加拿大委任律师透露:加拿大法院目前已确认夏克立现在以及一直以来并无任何不法行为,被黄嘉千指控家暴案撤除。...

    2023-07-31 11:20:15
  • 毛晓彤方否认被王楚然抢角 称定妆照为盛典活动图
    毛晓彤方否认被王楚然抢角 称定妆照为盛典活动图

    7月30日,对于网传《爱情有烟火》选角一事,毛晓彤方辟谣:网传所谓定妆照为盛典活动图,采访为2022年综艺跃上高阶职场内容与《爱情有烟火》无关。...

    2023-07-31 11:20:13
  • 国家发改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
    国家发改委召开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稳”、强化“进”、实现“好”。...

    2023-07-31 11:19:28
  • "中方出口管制后,美国防部打算从废料中回收"
    "中方出口管制后,美国防部打算从废料中回收"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已于7月3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实行出口管制。对此,美国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国国防部则发现美军“没有镓的储备”。据彭博社当地时间7月26日报道,美国防部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首次向美国或加拿大企业签署回收镓的合同,“重点从现有的其他产品废物流中回收镓”。报道强调,镓和锗这两种金属对于半导体、电信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至关重要,镓...

    2023-07-31 11:17:25
  • 警方通报“主持人涂磊遭女子实名举报性侵”:双方从未见过面,系女子幻觉妄想
    警方通报“主持人涂磊遭女子实名举报性侵”:双方从未见过面,系女子幻觉妄想

    据平安西湖官方微博,7月29日,平安西湖针对“主持人涂磊遭女子实名举报性侵”事件发布警情通报:当事女子曾确诊精神分裂症,双方从未见过面,初步诊断为幻觉妄想状态。下一步警方将综合医学鉴定和进一步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平安西湖警情通报(图源:微博)据此前报道,7月26日,一女子在网络平台公开发布视频和帖文称,她19岁时被著名主持人涂磊性侵,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希望公安机关能追究涂磊的法律责任...

    2023-07-31 11:17:21
  • 三架无人机袭击莫斯科,泽连斯基撂下一句狠话
    三架无人机袭击莫斯科,泽连斯基撂下一句狠话

    资料图这已经不是莫斯科第一次遭到袭击了。事实上,俄乌冲突已经进入全新的第二阶段。完全我个人的看法,第一阶段,俄军在乌克兰境内作战。当然,前期更多是进攻,甚至一度攻打到基辅郊外;后期是防守,乌军收复赫尔松等多处失地。第二阶段,主战场仍在乌克兰境内,俄军仍频繁发动攻击;但乌军也在发动反攻,甚至进攻俄军后方,俄罗斯超级工程——克里米亚大桥两次被炸,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也多次遭遇无人机攻击。最新的一起,就在...

    2023-07-31 11:17:16
  • 西方态度发生转变,乌克兰终于认清现实,声称战争不是电脑游戏
    西方态度发生转变,乌克兰终于认清现实,声称战争不是电脑游戏

    乌克兰反攻失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来自西方的声音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专家,甚至是官员,都开始公开唱衰乌克兰,并分析乌克兰为什么会失败。乌克兰反攻不力的原因有很多,有乌克兰自己的问题,也有西方国家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实力不够,实力不允许乌克兰战胜俄罗斯。去年都在炒作俄军多么拉胯,但俄军拉胯是建立在人们对俄军有更高预期的基础之上。打到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俄军在前期确实出现了不少失误,但并不是真的拉胯...

    2023-07-31 1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