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药监局新政重挫“伪创新”,CXO、生物制药板块三日杀跌

作者 :钛媒体 App 2021-07-07 08:55:1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mOm曹操读书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mOm曹操读书网

文 |财健道,作者 |《财经》研究员 尹莉娜,编辑 | 杨中旭mOm曹操读书网

7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审批中心(CDE)下发的两份新政意见征求稿,瞬间搅翻了A股医药板块,生物制药、CXO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全线暴跌,政策虽未正式落地,复星医药、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今日盘中一度跌超10%,而生物医药板块三日跌幅高达8.6%。mOm曹操读书网

mOm曹操读书网

这两份文件分别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和《化学药品创新药上市申请前会议药学共性问题相关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是要求新药研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言下之意剑指眼下国内创新药靶点扎堆、“Me-too”泛滥、低水平重复、缺乏真正的创新等问题。mOm曹操读书网

其中最为“致命”的一条要求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应“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作为对照物”,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头对头试验”,这好比拳击比赛中,参赛者要直接与拳王PK,成绩不输才能留在场上。mOm曹操读书网

上述将落地的新政,被业内视为继2015年“722审核风暴”后的又一“杀招”,“722审核风暴”针对的是药品大规模数据造假,其直接结果是,超过85%的所谓“新药”撤回申请。时任国家食药总局局长毕井泉以此为发端,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创新药的跨越式发展,并对整个行业与国际接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mOm曹操读书网

所谓Me-too药,是在原研药基础上,再研发(改造)一款接近的药物。过去数年间,这一操作在中国被发挥到了极致,其作用机理、适应症不变,只对分子结构做轻微变动,就能规避专利。mOm曹操读书网

趣学术CEO张瑞表示,在集采将仿制药价格大幅压低之后,药企没有研发就没有出路。问题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和资金实力去做“First in class”,Me-too药就成了众多创新药企的无奈选择。mOm曹操读书网

药智网数据显示,到2020年,化学创新药(1类新药)注册获批达835个(平均一个品种有2个受理号,即相当于400多个新药)。业界戏称,新药已经不是Me-too(你有我也有),而是We-too(你有,我们也有),每当一个全新的药物出来,就有一堆的企业去跟风。mOm曹操读书网

业内权威人士向财健道表示,此次新政意在“鼓励真正的创新。”目前,意见稿给出一个月时间向社会征集反馈,而一旦其真正落实执行,可能引来整个医药行业大变天。mOm曹操读书网

01 新药研发“头对头”PK,国内至今仅个位数成功

在药物研发的对照试验中,根据需要,可选择安慰剂、阳性照药或最佳支持BSC治疗(Best Support Care)作为对照。mOm曹操读书网

安慰剂是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药剂,阳性药物一般即传统疗法,如癌症的化疗疗法,BSC则是现有手段中最好的治疗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头对头试验”。显然,三种对照试验难度逐步升级,BSC的所需成本更显著提高。mOm曹操读书网

过去,国内新药仅极少数选择BSC试验,比起与先前进入市场的外企巨头药物正面对决,选择前两者的效率更快、成功率也更高。据财健道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的公开报道中,国内新药开展与原研药“头对头试验”的不超过10款,挑战成功(安全性、治疗效果等不输于对照组)的更在少数。mOm曹操读书网

mOm曹操读书网

但此次意见征求稿中直接提出:“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mOm曹操读书网

mOm曹操读书网

根据意见征求稿,只有当某一适应症在临床中没有准确的治疗标准时,才能选择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否则,“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mOm曹操读书网

也就是说,一旦新政落地,那些仍在扎堆开发中的“Me-too”药物,如果适应症与已经上市药品重合,将不得不进行“头对头试验”并获得积极结果,才有上市机会。mOm曹操读书网

以近年来最为火爆的PD-(L)1抑制剂为例,目前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已经有七个适应症获批,赛默飞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阿斯利康的I药(度伐利尤单抗),以及国内先行者恒瑞、百济、君实、信达等各家产品也有2-4个适应症上市,肺癌或者黑色素瘤等大适应症基本已被广泛覆盖。而国内PD-1研发者近百家,后来者可能必须与前述产品正面较量,才有可能进入市场分一杯羹。mOm曹操读书网

除了专业药学问题,CDE还要求企业必须讲清楚产品的商业化差异,换言之,如果没有商业化差异,申请仍然很难获批。mOm曹操读书网

mOm曹操读书网

国内创新药企所遭受的这一“打击”,日企也曾经历。1992年之前,由于创新药企内卷,日本药企放弃Me too策略,走差异化研发之路,最终催生了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等big phrama,其现已跻身全球跨国巨头之列。mOm曹操读书网

CDE研发新政正在加速中国药企的这一进程。mOm曹操读书网

02 CXO行业受重挫,创新药“卖水人”前景几何

自上周五意见稿发布后,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XO公司在二级市场首先“领跌”。市场认为,“伪创新”泡沫一旦击破,首当其冲的便是医药外包服务行业。mOm曹操读书网

医保外包服务包括CRO(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外包)、CMO/CDMO(药物生产外包)以及 CSO(药物销售外包),它们随着美国的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因跨国巨头药企为降低成本而诞生,因此在国外CXO订单主要来自大药企。mOm曹操读书网

但在中国创新药现今的发展阶段,大药企如恒瑞、百济等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建团队,将研发和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拒绝与CXO企业合作。mOm曹操读书网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国CXO市场增速高达两位数,但订单来源以中小企业为主,这和近年来VIC模式的火热密不可分。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合同制研发服务机构(CRO)三者结合,有钱、有海归研发人员、有外包商,就能“攒”起一家创新药企业。mOm曹操读书网

这一点从行业龙头药明康德近年来的客户变化中可窥见一斑。2016年到2020年H1,药明康德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客户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从40%下降到31.9%,降幅接近10个百分点;而中小客户贡献收入的复合增速达到34%,2016年是36亿元,三年后的2019年已达到86.7亿元。mOm曹操读书网

为了迎合中小企业蓬勃的市场需求,药明康德提出“长尾战略”,不断促进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虚拟公司和个人创业者等“长尾”客户的CRO和CDMO/CMO合作。药明康德副董事长胡正国201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直言不讳地谈到,长尾战略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mOm曹操读书网

此前,对于CXO行业景气度持续多久的问题,业内已经多有讨论,此次CDE新政意见稿发布,更令业内关注。有券商分析认为,新政实则将促进临床试验成本增加,外包渗透率长期有望转而提升。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更新的研发方向,更多以BSC做对照的临床试验等将增加药企临床试验的成本,对新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患者招募提出更高要求,长期来看头部CXO企业将因此受益。mOm曹操读书网

03 创新药政策收紧,倒逼产业向“Me-better”转型

VIC模式的火热催生了CXO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license in”(产品引进)风靡中国药界。资本助推下,这一模式快速引进早期管线,利用成熟的CRO和国内规模庞大的患者群,快速推进临床和商业化,再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当Me too变成We too,诸多所谓“创新药企”,实质上只是为了快速套现。mOm曹操读书网

如此一来,国产创新药从原来的个位数,开始变成向药监局批量申请。问题是,无论是靶点还是医保资金,都有天花板。mOm曹操读书网

两个月前,美国FDA针对当前研发火热的双抗类药物发布了《双特异性抗体研发指南》,其中强调,如果同靶点单抗已经上市,则必须进行头对头试验,对比疗效与安全性,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患者获益和风险评估。mOm曹操读书网

这一指南的内容与CDE7月2日意见稿释放了同一信号,无论在中美哪一市场,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药物才是未来研发主流,政策收紧下,将倒逼制造企业从“Me-too”到“Me-better”转型,挤压行业“伪创新”泡沫破碎。mOm曹操读书网

虽然短期内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行业出现消极情绪,但从长期来看,就像6年前的“722审核风暴”一样,此次政策对于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系重大利好,正如业内权威人士向财健道表示,这是在“鼓励真正的创新,”为了让专业监管更有力度,“药审中心应该做大做强。”mOm曹操读书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mOm曹操读书网

mOm曹操读书网

核心关键字: 医疗健康

相关文章

  • 创新药企美赛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凯风创投领投
    创新药企美赛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凯风创投领投

    投资界7月2日消息,近日,杭州美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美赛生物是国内首家专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新靶点药物开发的新兴生物技术企业。肿瘤免疫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但现有的以T细胞为主的治疗手段均存在明显的局限。而靶向巨噬细胞的药物有望弥补现有肿瘤免疫药物和治疗手段的不足。本轮融资由凯风创投领投,丹麓资本跟投,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现有产品管线的研发和高端...

    2021-07-02 08:53:30
  • 超4亿美元,创响生物又斩获一个临床期候选药物
    超4亿美元,创响生物又斩获一个临床期候选药物

    贝壳社(ID:iBio4P)获悉,创响生物(InmageneBiopharmaceuticals,以下简称“创响”)和安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成生物科技”)近日宣布,就共同开发安成生技研发的新药AC-1101达成协议。AC-1101是一种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新型外用候选药物,靶向JAK激酶,具有治疗多种皮肤疾病的潜力。根据协议条款,安成生技将授予创响AC-1101独家共同开发权,以在...

    2021-06-29 16:53:23
  • AI新药研发企业「英矽智能」完成2.55亿美元C轮融资
    AI新药研发企业「英矽智能」完成2.55亿美元C轮融资

    贝壳社(ID:iBio4P)获悉,2021年6月22日,「英矽智能」宣布完成2.55亿美元C轮融资,华平投资领投,跟投方包括现有投资方启明创投、蘭亭投资、斯道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创新工场、BOLDCapitalPartners、FormicVentures、BV百度风投等,以及新投资方CPE源峰、奥博资本、韩国未来资产集团、波士顿投资集团BCapitalGroup、DeerfieldManagem...

    2021-06-22 20:54:02
  • 药明康德股东违反承诺减持29亿 一纸道歉平不息股民怒火
    药明康德股东违反承诺减持29亿 一纸道歉平不息股民怒火

    作者:牧舟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事件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而这次的主角则是千亿白马股药明康德的股东,偷偷减持28.94亿元,事后却想一纸道歉信了事。股民:一句道歉换我真金白银?!股东偷偷减持28.94亿元道个歉就完了?2021年6月11日,药明康德(603259.SH)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瀛翊违反承诺减持公司股份并致歉。公告称,2021年5月14日至6月8日...

    2021-06-17 09:52:37
  • 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商嘉因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
    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商嘉因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

    【猎云网北京】6月5日报道猎云网近日获悉,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商嘉因生物(ExegenesisBio)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CPE(中信产业基金)、淡马锡、清池、济峰资本、博远资本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多款基因疗法管线的临床推进。2021年2月,嘉因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LYFECapital(济峰资本)领投,高瓴创投跟投,老股东君联资本、险峰旗云、博...

    2021-06-05 14:53:53
  • 历时十二年,我国全球原创新药康替唑胺片获批上市
    历时十二年,我国全球原创新药康替唑胺片获批上市

    创头条获悉,6月2日,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盟科药业”)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其针对耐药菌感染的全球原创新药康替唑胺片(优喜泰®)的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康替唑胺是由中国企业盟科药业中美研发团队自主设计,历经十二年开发获得的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感染病领域国产创新药品的重大突破。创始人兼CEO袁征宇博士表示,此次获批是对盟科药业整个团队十几年...

    2021-06-03 15:54:44
  • 镁伽半年完成 1.25 亿美元 B 轮融资,药明康德创新工场参投 | 创新兄弟系
    镁伽半年完成 1.25 亿美元 B 轮融资,药明康德创新工场参投 | 创新兄弟系

    投资界5月28日消息,28日,镁伽正式宣布完成由药明康德领投的6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老股东愉悦资本、创新工场、经纬中国、博世创投、明势资本及联东投资跟投。自2020年11月份以来,镁伽在6个月时间内累计完成了1.25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募集的资金将继续深化镁伽在生命科学智能自动化领域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夯实主营业务能力并发挥与药明康德的深层次战略协同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镁伽鲲鹏实验室”...

    2021-05-28 11:56:57
  • 因明生物针对干性AMD的First-in-Class眼科新药通过美国IND,正式开展I期临床试验
    因明生物针对干性AMD的First-in-Class眼科新药通过美国IND,正式开展I期临床试验

    投资界5月25日消息,25日,广州因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MingMedBiotechnologyCo.Ltd.,以下简称“因明生物”)宣布其在研产品针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AMD)的首创(First-in-Class)眼科新药QA102通过美国FDA的IND程序,在美国正式开展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美国临床试验的开始,不仅标志着因明生物眼科原创新药产品管线上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以因明...

    2021-05-25 09:28:41
  • 小分子PD-L1抑制剂!阿诺医药宣布向FDA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小分子PD-L1抑制剂!阿诺医药宣布向FDA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贝壳社(微信公众号ID:iBio4P)消息,今日(5月20日)阿诺医药宣布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其原创新药口服PD-L1抑制剂AN4005的临床试验申请(IND)。阿诺医药将开展此药物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评估的临床一期试验,患者入组也将于美国启动。作为一款口服活性的特异性PD-L1拮抗剂,AN4005在临床前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AN4005可有效诱导和稳定PD-L1二聚体的形...

    2021-05-20 11:02:41
  • 【猎云网首发】AccutarBio获新一轮数千万美元融资,专注AI新药研发
    【猎云网首发】AccutarBio获新一轮数千万美元融资,专注AI新药研发

    【猎云网北京】4月7日报道猎云网近日获悉,AI制药公司AccutarBiotechnology(冰洲石生物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云锋基金、Coatue、3WHealthcareFund参与了此次投资。此前,AccutarBio曾获得IDG资本、依图科技、真格基金等参与的多次融资,IDG资本在2017年就领投了AccutarBio的A轮融资,并在之后的融资中持续加码,是目前Accut...

    2021-04-07 20:47:36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