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美国载人登月真伪最新推论:“技术激进,政治造假” !三大新推论,全新深入,一系列矛盾谜团,终于有了可能的答案!

作者 :正文注明 2024-05-13 16:43:10 围观 : 评论

作者:周小平
来自公众号:平局(zg5201949)

前言:美国载人登月可以确认的部分是:技术上极为激进,用人命去赌成功率;政治上掺假造假,鱼目混珠混淆视听。

图片

(美国务卿亲口承认美国底色)

之前文章我已经说过,本来关于美国是否载人登月这争论我是不怎么想参与的。一方面是大多数网上提出的质疑点其实早就有了很多过硬的解释和靠谱的科普解答,另外一面是我受过的教育也让我很难相信那些确实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登月画面疑点”。

但之所以后来又参与了这个话题的争论,主要是我对极少数科普账号恶劣态度的不吝。科普科普,科普是什么?科普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普通人传授科学常识,科普的对象注定就是不掌握深奥数理化知识的普通人。所以做科普,首先就是要谦和,然后就是要有耐心。大多数网络科普工作者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有极少数科普账号运营者,一方面享受着做科普时普通人对他们的崇拜和敬仰快感,一方面又处处透露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对普通人的蔑视与厌恶甚至是人身攻击。这其实是一种脱离人民群众、自诩“高种姓精英”的做派,这种做派是要不得的。

图片

其实关于美国载人登月真假这件事,笔者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深信派这边的,年轻时甚至一直认为美国载人登月真假这件事不用讨论、无需质疑,因为真得不能再真。笔者虽然学习不怎么样,英语常不及格、语文也就是7、80分的水平,但是物理化学却还算好。笔者上中学的时候是物理化学两门年级课代表、且几乎从来都是满分,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过全省竞赛。当然我这点可怜的知识储备,在任何正规技术员或业内专家面前都不值一提,但作为大众科普的基础还是勉强够用的。

笔者自己也曾经匿名在网上科普解答过一些关于美国载人登月的常识性问题,比如什么美国国旗为什么会“飘”、“登月现场地面影子为什么会有两个方向”、“中美登月器支撑架为何陷入深度不同”、“太空背景为什么一片漆黑,看不到星星?” “阴影中的宇航员为什么服装会发光”以及“为什么登月直播画面那么流畅,还没有延迟”等等,这些疑点有很多人都解释过,根本不是价值的疑点。

答案见此:1:旗帜确实没飘,而是支架在抖。2:照片里影子两个方向,是光线射入角度问题,各国都验证过。3:月球各处地质环境不同,支架陷入程度不同很正常。4:玩摄影的都知道,拍摄有照明背景物时,是拍不出星空的,中国登月器拍的月面照片,背景也是漆黑一片。5:阴影中的宇航员服装不是在发光,而是宇航服是反光材料导致的,这个也已经验证过了,没啥问题。6:登月直播并不是真直播,而是澳大利亚接收信号之后再处理掉延迟后转播的画面,很不流畅,还很模糊。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现代修复过的“直播画面”,当时的电视实况画面在老资料片里有看过,模糊到辣眼睛,雪花和重影一大片,等等。

综上,确实网上确实有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质疑声音,需要科普工作者去反复向网友澄清和讲解。要知道,即便美国真的造假也不至于如此低劣,弄出一堆如此明显浮在面上的破绽来,如果破绽如此显而易见,那苏俄专家早就给他揭穿无数次了。——实际上我在参观航天数据中心以及和业内技术专业人士交流的时候,也从未听说过任何专家会质疑上述这些“疑点”,他们都认为这些细节点反而更能证明美国载人登月似乎是真实的。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强的证据,比如美国拍摄的月球车飙车录像,这个在外行看来可能很夸张,但我和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交流过,他们普遍看法都是倾向于认定视频画面为真,因为那种粉尘掉落轨迹和状态,非真空和低重力环境不可!不是通过特效或者地球影片加速就能伪造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问:那按照你我这样说,岂不是美国载人登月已经铁证如山了?那你为什么还支持大家怀疑这件事呢?原因是在于有一些技术上的硬伤问题,美国和深信派至今仍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答案。这就造成了一个特别诡异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载人登月的录像、数据素材看起来都特别真实,另外一方面美国载人登月又确实存在一些不得不令人疑窦丛生的诡异之处。

诡异之处1:把人送上月球以当时的技术确实能干成,难点在于对接返回,当年的美国在那么差的信息硬件条件下是如何完成登月人员顺利对接返回地球的?举个例子,中国探月返回舱在今天这种强大的算力设备辅助下,返回舱和驾驶舱对接了接近50个小时才对接成功,而美国当初在算力还不如一台小卖部收银机的情况下,仅用5小时就完成了返回舱和驾驶舱的对接,这似乎有些过于先进了。张总工和他的团队用数据模拟验证过后说:“我们团队哪怕采用今天的技术去模拟重现阿波罗载人登月并安全返回的过程,成功率都依然太低了。”——这个不算质疑,至少算个感叹吧?

并且,我们中国的科学家说话是非常严谨的,组织纪律也是严明的,他们肯定不可能因此就去轻易否定什么。但参与了这个模拟重现实验的专业团队人员,心中都会有一些疑虑或者说惊叹。这种情况下,心中不犯嘀咕才是不正常吧。当然,我们依然不可能因此否定美国什么,毕竟当年美国就能造出土星5号,几千人和外国元首现场实地观摩发射,这种技术我们和今天的美国也都做不到。也许,是当年的美国确实有某种独门绝技也很有可能。

诡异之处2:为什么美国载人登月的技术资料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这是NASA现任航天局长接受采访时自己承认的,他说关于阿波罗号载人登月的技术确实失传了,所以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问题是美国载人登月如此重要的成就、如此令人骄傲的技术,就这样轻易地失传了?那美国更早就应用的核弹、轰炸机技术咋不失传呢?这明显说不太通。

诡异之处3:美国一共载人登月7次,成功6次,就连失败的那一次人员也全都成功返回了,土星5号运载火箭不仅推力世界第一,而且火箭本身成功率达到100%,安全可靠。但如此厉害的技术,美国却这么快就失传了,这不合情理。因为登月之后美国并非没有了太空竞赛的需要,当时苏联还没垮台呢。但是在后续的冷战太空竞争中,美国居然连搭建自己的太空站都搭不好,很快就坠毁了。直到今天,美国依然还在向俄航天局租用运载火箭才能勉强继续发射任务,这确实有点退化得太快了。

图片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尤其是第1点原因,我们的航天专家才对此提出过疑点,或者说,因此我们的航天专家才对此发出过惊叹。

因此在我看来,就美国载人登月这件事的真假,已经超越了一般认知层面,而是进入了一个深层认知的世界。因为太真和太假,居然同时出现在了一件事上。

太真:美国后来的几次登月车录像、和后来几次登月照片,都太真了。

太假:7次登月的宝贵技术大多丢失了、再也上不去了;60年代就能在低算力硬件环境下,返回舱轻松快速100%实现安全对接返回,但没过十几年就完全做不到了。

这些关键矛盾很难不令人遐想和引人怀疑。笔者自己一开始是一个深信派,从不怀疑美国载人登月有什么问题,因为事实结果就摆在我眼前,几乎容不得我去怀疑,并且网上很多怀疑派所提出的所谓画面疑点,其实是早就被专业人士澄清和科普证实过无数次的老黄历,经不起推敲。

但即便如此,我现在还是认可怀疑派的质疑精神,因为恰恰是有了这些怀疑派不断的质疑,才推动了整个航天行业和整个民间的思辨热潮,也使我从毫不怀疑、不假思索地全盘相信美国载人登月为真的状态当中走了出来,尝试去从科学客观的角度重新启动新的思考,并逐渐得出了一些令人非常不安以及令人浑身一震的新推论。怀疑,果然是前进的阶梯。

图片

第一个推论:载人登月困难还是无人登月困难?

或许,我们之前很多人都搞错了这一点。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载人登月肯定更为困难,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再想想呢?就拿开车来说,我们造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困难,还是造一辆有人驾驶汽车困难呢?

比如2000年时,你要从荒无人烟的戈壁矿洞里去挖一车矿土回家。你是自己开个挖掘机带着几个矿工过去挖更简单呢?还是坐在家里研发遥控一个无人挖掘机外加几个无人采矿机器人去挖更简单呢?

显然在全面智能无人化发展的初期,有人驾驶模式要比无人驾驶模式简单很多。也就是说,在人类太空技术发展初期,载人去月球挖土远比遥控无人设备从月球挖土难度要低很多。我们之所以下意识地认为载人登月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人命关天,不可能拿人命去赌任何事;而且真人上了月球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远胜于一个机器被送上月球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但实际上,无人设备登月并返回的难度或许更大,对信息通讯算力的要求更高。

个人结论:在当年信息技术条件下,有人登月更危险,无人驾驶更困难。

图片

也就是说,美国当初载人登月以及返回的过程的确面临硬件限制、算力不足的问题,但美国用真人驾驶解决了这个问题。真人的算力是很强的,加上当时的航天辅助设备,已经可以完成载人登月行动。

第二个推论:美国载人登月是用人命去赌概率。

有了第一个推论,我们就可以继续通过思考推导第二个推论。那就是:即便美国当初通过真人去代替芯片算力实现了登月,可是登上月球容易,但还要从月面返回对接驾驶舱,然后再从太空返回地球,也那么容易吗?

从嫦娥号无人探月设备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中国登月设备返回舱借鉴了美国当年探月返回舱的基本设计思路,也是让返回舱带着起落发射架一起落到月球,取样完成后再将返回舱发射回太空,起落发射架就留在月球上了。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这套技术设计从中国的登陆和返回验证结果来看也是没问题的,但中美登月的区别也恰恰从这里开始产生。

因为即便今天的中国已经实现了技术难度更复杂的无人登月、无人采样、无人发射对接、无人返回,但我们仍在反复验证载人登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虽然从技术上更难的无人技术我们都掌握了,再多坐个人进去显然毫无问题,但是中国人的底线永远是人命关天。中国人不可能,也不会拿自己的航天员性命去赌概率,必须是验证验证再验证。

图片

而美国是不同的,美国在比基尼海岛实验原子弹的时候,直接用自己人去测试爆炸后的残留辐射影响,害死了自己很多美国大兵。因此美国当初在玩载人登月的时候,也可能完全不把自己的宇航员生死当回事,根本不在乎他们。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解释得通了。

要知道,无人设备登月取样就算失败了,也顶多是损失几台机器罢了,可载人登月取样一旦失败,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航天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会承受怎样的痛苦和绝望。但这种无法想象,恐怕只能是中国这样有温度有人性的文明才会去考虑的点,美国那种文明是不会考虑的。从高清卫星拍摄的美国登月遗迹照片来看,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当时美国探月车的车辙痕迹、以及从阿波罗11号到17号的着陆设备。但这并不代表在当时那种信息技术硬件条件下,载人登月返回舱对接是可行和安全的,甚至连验证都没做过。

图片

如果有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因返回舱发射或对接失败而死亡,然后这个消息还被刻意隐藏了,那么这个猜测有没有可能性呢?出于战略威慑苏联的目的,美国确实有隐瞒此事的造假动机和造假能力。比如“星球大战”计划就证明确实是美国联动了一大堆人把苏联给忽悠住了。那么多人参加的“星球大战”为什么没有穿帮呢?原因就是美国政府并没告诉涉及“星球大战”计划的相关人员和机构院校实情,而是把这个“星球大战”计划当成真事来走立项流程推进,因此只有美国极少数核心高层才知道这个项目不是真的,这才成功骗到了苏联。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参与人数太多,根本骗不了”这种话了。“星球大战”都能瞒过苏联,“返回失败”当然也能瞒过世人。

第三个推论:美国登月行动的航天员真的全都平安回来了吗?

还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很奇怪,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高调的国家,做了屁大点事都巴不得全球全世界全人类都妇孺皆知,对吧?但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脑子里印象中的美国载人登月是不是只有一次?是不是只记得阿姆斯特朗?就连第二人叫奥尔德林,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实际上美国载人登月上去了6次,一共上去了12个人。这些人呢?这些人从未见到美国为之大吹大擂,也没有安排他们全球演讲宣扬,而是相对低调。我们可以从网上查到这些人有的后来做了地方议员的,有迷恋宗教神神叨叨的,有闭门不出开始画画的,有经商发财的,也有得了抑郁症成天酗酒的,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这就是问题。当时这么大的事,这么值得骄傲的一群人,美国却没有怎么高调宣传他们?以至于今天你随便问很多人,大多数都不知道美国送到月球上的人多达12个,而是都误以为只有2、3个人。

图片

那么结合第二个推论,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第三个推论:美国载人登月很可能是部分掺假而不是全盘造假呢,或者说是技术激进冒险,政治掺假造假呢?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当初美国人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可能的确存在未完成的部分通过造假来掩盖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或许只是从驾驶舱投放登月设备后就无奈返回并宣布载人登月成功了。【这里重点说下:我们现在看到的探月车行使画面、月球打高尔夫球,月球四处蹦蹦跳跳的高清视频,大都不是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月那次而是后续几次登月行动拍摄的,阿波罗11号登月那次拍摄的视频画面很少。】

图片

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极少且跳帧

也许正是因为阿波罗11号取样和登月过程的确存在某种缺失和掺假,容易引起苏联的怀疑,所以美国才在后来几年里又密集进行了一系列载人登月行动。而后来这些载人登月行动倒是真的把人送上去了,且拍下了大量高清无误的流畅登月视频证据,可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没能回来,有一些人可能在返回舱升空后因为对接驾驶舱失败而被困在登月舱飘向了外太空。众所周知,阿波罗号在载人登月过程中还爆炸过一次,但居然也成功返航了,这个确实比较令人匪夷所思。

也就是说,美国后续这些用人命去填的载人登月行动,的确把一些人送上了月球,并获取了后来那些高清且真实到全世界科学家都找不出问题的照片和录像。尤其是探月车的录像仔细看非常真,后来几次登月拍摄的高清照片月平线和环形山背景轮廓,也和我们今天通过无人设备拍摄到的高清照片基本相符。但这种不计后果载人登月的代价是:人上去了,却没能全员顺利返航,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美国对外隐藏了这一部分信息。

综上,唯有这三个新推论才能完美解释这个太真”和“太假同时并存的事件核心矛盾点。它可以解释,1:为什么登月返回信息技术难点和疑点重重,但后几次载人登月高清录像却非常真实、登月遗址也确实存在。2:如果说美国载人登月只是为了压倒苏联,那理论上登月1次就够了,为什么却连续密集登了6次?——这很可能是因为美国第1次载人登月存在瑕疵和掺假,后期美国为了找补,才发狠不断在漠视人命的前提下连续发射,最终取得了真人登月的影像资料,但有些人却因此永久地困在了登陆舱或飘向了外太空。

图片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是推论,没有任何实证,但这恰恰就是走出思维舒适区,重拾怀疑精神的意义所在,我们可以自由畅快地从之前从未想过的角度和方向去尝试新的推导和思考。虽然不同学识和不同认知的人,可能推导出不同层面的结果,推导结果也未必正确,甚至未必有价值,但思考本身就是意义。人若不思考,和大猩猩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也许会说,如果返回的12个宇航员当中有一些是假的,这些宇航员当中有几个人是根本没有登陆过月球的,这样大的秘密,这些人可以守住几十年吗?我的回答是:今天不行,当年可以。当年的地球是没有社交网络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就像很多人说,当年的娱乐明星似乎都很干净,没有什么出轨劈腿的烂事,也不会被锤到人设崩塌,但实际上这纯粹是信息落后造成的误会。无论是哪里的娱乐明星,哪怕是6-70年代欧美或港澳的娱乐明星,又或者8-90年代的内地娱乐明星,各种花边事多了去了,也有不少经常被各种第三者的追到家里、经济公司门口、追到片场各种撕打闹得不可开交的,甚至私生子一大堆的也司空见惯。

只不过由于那个年代的信息通讯落后,这些事都被按住了,影响力只在很小的范围圈内,外界群众根本无从知道,还以为岁月继续静好。你想,就连明星八卦这种自带爆炸性流量的事当年都能按得住,更别提美军对这些涉事宇航员进行长期训练和制约后的控制效果了。实际上涉事的信教宇航员,终身都不愿意按着“圣经”发誓自己登上过月球。

奥尔德林晚年曾经说过一段模棱两可的话。当有个小姑娘问他是否真的踏上过月球时,他的陈述非常复杂。深信派选取了一段视频,认为他说的是肯定去过月球只是后来没有再去;而怀疑派选取了另外一段视频,认为他是在承认自己没去过月球。但实际上结合本局的第三个推论你就会明白,他这段话说得确实绕来绕去。本来可以直接回答有还是没有,但他却说:“这不是一个八岁的问题,这是我的问题,我们没有继续去到那里…”等等一堆,导致这句话听起来很复杂很怪异。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登月造假的证据。

图片

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则说过:“对很多人来说,我是否真的登上过月球都是一个问题,但对我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知道迟早有一天会有其他人去到那里,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取回我带去月球的那台相机了,是的,我把它留在了那里。”

然而等待阿姆斯特朗去世后,他的妻子却从他书架背后的隔板里发现了一个布袋子,而这个布袋子里装着的,正是阿姆斯特朗生前说被他带去了月球的那台相机,几十年来一直被他藏在自己的书架隔板后面。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阿姆斯特朗记错了,当时就是放在了书架后面,但后来他误以为被自己带到月球去了。这种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吧。

本文最后一个核心观点陈述:“美国载人登月是真比“美国载人登月是假的更令人替美国感到悲哀。

有人简单粗暴地宣称:“凡是认为美国载人登月是假的,都是自卑心态,都是在寻求心理安慰,都是不敢正视美国先进,“承认别人很难吗?”云云”…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美国是否成功过,中国都要更为成功才行。关于美国载人登月真假到底分别意味着什么,最近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美国载人登月是100%没有掺假,是完全成功的。然后美国又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失去了这个能力,到现而今就连发射一个不可返回的简易探月设备都还侧翻了,那这并不是美国最大的荣耀,而是美国最大的悲哀啊。

这就说明美国有体制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体制问题。

图片

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样的体制才会造成如此可悲可怕的后果?是什么样的文化和制度使得一个国家在搞出世界上最大推力火箭之后,短短十几年就彻底失传了?是什么样的文化和制度使得一个国家在搞出世界最大推力外加100%发射可靠的火箭以及100%成功载人返回的高精尖技术后,却在首次成功载人登月后的短短十年就退化到空间站失控坠毁的地步?又短短几十年就退化到发射简易月球探测器都不幸侧翻,地月信号传递只能求助中国鹊桥号中继卫星、航天发射任务大量依赖老对手俄航天局,新设计星舰爆炸失败率达到100%的地步?这难道还不够悲哀吗?

有人也许会说,美国当初探月技术厉害是因为美苏争霸特殊背景导致,所以当时的美国才能不计成本地制造土星5号,才会涌现出很多勇气和智力都冠绝全球的人才,然后才能完成那些壮举。后来美苏不争霸了,这些项目因为不挣钱,当然也就叫停和失传了。

这个解释虽然说得通,但却更可悲了。那也就是说,这证明了以美国的制度和文明底色,本身就是只能做一些毫无未来、毫无实际价值的面子工程,美国只能是在做纯粹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大型表演道具时,才能推动技术进步,而一旦其政治目的达成后,就会立刻将这些道具彻底抛弃、付之一炬、毫不在意?那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文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所有国家都如此,那人类文明,还有未来可言吗?

图片

地球始终只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无法离开摇篮的婴儿注定会早夭。如果美国载人登月造假或掺假倒还好说,那起码不能证明人类文明存在自毁和快速退化的可能性。而如果美国载人登月就是100%丝毫没有掺假,那就恰恰证明在美西方价值观以及西方文化和制度框架下,我们人类文明的确存在某种技术上全面快速退化的可能性,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恐怕都是一件不太妙的事情。

幸好,我们中国的文化和美西方不一样,人类也许还有希望,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我们不能变成另外一个美国,否则万事皆休。这也是怀疑美国载人登月的意义之一。




相关文章

  • 耶伦辩解“美国确实有补贴,但...”,华春莹在线“翻译”美式双标
    耶伦辩解“美国确实有补贴,但...”,华春莹在线“翻译”美式双标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周在接受美国公共媒体(APM)经济电台采访时,再次操弄起针对中国的话术“产能过剩”。不过,主持人很快提出了质疑,认为美国政府在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等领域也提供了巨额补贴。对于耶伦给出的理由,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今天(13日)在社交媒体“X”进行了“翻译”,一语道破“美国逻辑”背后的双标。“marketplace”电台节目5月9日发布的采访内容显示,耶...

    2024-05-13 18:29:18
  • 对美企妥协?拜登政府本次对华加征关税或将豁免光伏设备
    对美企妥协?拜登政府本次对华加征关税或将豁免光伏设备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彭博社5月13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拜登政府本周将宣布针对电动汽车等关键战略产业征收新的对华关税,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将从27.5%上调至102.5%,其他产业将增加一倍或两倍。不过,在美企不断表达对光伏产业可能遭受冲击的担忧,并警告称关税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在清洁能源供应链的重要性之际,消息人士称拜登政府已向美国光伏产业发出信号,会把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生产设备等产品...

    2024-05-13 18:29:13
  • 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将于14日在日内瓦举行
    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将于14日在日内瓦举行

    据外交部微信公众号“宽广太平洋”13日消息,为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经双方商定,中美将于当地时间5月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就人工智能科技风险、全球治理以及各自关切的其它问题进行交流。...

    2024-05-13 18:29:09
  • “不就让你做顿饭吗,有必要提离婚吗?”妻子:离婚,受够了
    “不就让你做顿饭吗,有必要提离婚吗?”妻子:离婚,受够了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缺一不可,否则,婚姻迟早会破裂。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什么事是夫妻中的任何一方一味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虽然说,不管爱情和婚姻是不求回报的,但,所以一方一味的付出,不但得不到付出,还得不到认可的话,这样的爱情或者婚姻又怎么可能会长久呢?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位读者朋友的经历吧,希望大家都能得到一点启示。王媛,30岁王媛和老公李阳结婚已经...

    2024-05-13 18:08:35
  • 中方能否确认普京将访华的消息?外交部回应
    中方能否确认普京将访华的消息?外交部回应

    汪文斌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方高度重视中俄两国元首外交对于双边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密切交往,确保中俄关系始终顺利、稳定向前发展。“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目前我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汪文斌说。...

    2024-05-13 17:29:21
  • 德国驻华大使:中国已经超越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德企希望与中国“公平竞争”
    德国驻华大使:中国已经超越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德企希望与中国“公平竞争”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上个月,德国总理朔尔茨率“豪华阵容”访华,受到全球媒体密切关注。5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对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的专访,傅融就朔尔茨此次访华成果、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话题发表评论,也谈到西方近期频频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傅融称,中国已经“超越”(moved beyond)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德国有新的竞争对手很正常。她表示,德国企业希望与...

    2024-05-13 17:29:17
  • 印尼当选总统:和西方做朋友,不意味着不能与中印俄成为朋友
    印尼当选总统:和西方做朋友,不意味着不能与中印俄成为朋友

    (文/观察者网 童黎)据路透社5月12日报道,随着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准备于10月就职,他似乎将在外交政策上采取更加自信的立场,重申以“亚洲方式”缓解紧张局势。在半岛电视台12日播出的采访中,普拉博沃在被问及中美的地区影响力竞争时表示,印尼对两国都非常开放。“我们尊重你们,并感谢你们过去的帮助。”他说。“我们向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和欧洲人发出了邀请。(但是)我们跟你们是朋友这件事,并...

    2024-05-13 17:29:13
  • 文莱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将访华
    文莱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将访华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文莱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于5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24-05-13 17:29:09
  • 美国载人登月真伪最新推论:“技术激进,政治造假” !三大新推论,全新深入,一系列矛盾谜团,终于有了可能的答案!
    美国载人登月真伪最新推论:“技术激进,政治造假” !三大新推论,全新深入,一系列矛盾谜团,终于有了可能的答案!

    作者:周小平来自公众号:平局(zg5201949)前言:美国载人登月可以确认的部分是:技术上极为激进,用人命去赌成功率;政治上掺假造假,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美国务卿亲口承认美国底色)之前文章我已经说过,本来关于美国是否载人登月这争论我是不怎么想参与的。一方面是大多数网上提出的质疑点其实早就有了很多过硬的解释和靠谱的科普解答,另外一面是我受过的教育也让我很难相信那些确实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登月画面疑点”。但之所以后来又参与了这个话题的争论,主要是我对极少数科普账号恶劣态度的不吝。科普科普,科普是什么?科普就是...

    2024-05-13 16:43:10
  • 它不是不行,是没有!
    它不是不行,是没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于美国“载人登月”的几个小问题,还请“阿波罗神教”的“科普大师”们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1、请问美国人在“载人登月”的极限情况下,在“寸克寸金”的飞船里,弄个人可以乘坐的“月球车”上去干什么?这东西看起来可不轻,画面上开起来飞沙扬尘……在宇航员的生存、科研资源极其宝贵的情况下,弄这么大个东西就图一乐吗?这玩意儿是用电的,但当年的电池电控技术非常落后,当年并没有比亚迪和特斯拉,美国造出来的这玩意儿像手工耿的产品,笨重累赘,续航差,不安全,还有地球车辆“挡泥板”,还...

    2024-05-13 16: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