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中国能有今天,幸亏两个穷孩子!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6-11 10:50:04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原创: 吴鹏飞
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
已获授权

昨天我说,在任何时代,相对而言的穷孩子总是大多数,从基因的多样性而言,这是最大的人才库。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只是在富贵人群中培养人才,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可能衰败和灭亡。隋朝之前就是这样,后来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伟大进步。
对在教育上歧视穷孩子,必须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的歧视可能导致国家的危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中华民族有今天离复兴很近的局面,这得益于主席和总理两位巨人作为黄金搭档,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并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如果没有这两位巨人,中华民族的命运就会改写。没有主席,中国人民还不知道会在黑暗中摸索多久,没有总理的伟大让贤和精诚辅佐,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也会改写。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主席和总理在他们的少年时期,都不是富贵子弟,严格说其实都是穷孩子。
主席的家庭,小时候倒不至于饿饭,家有15亩地,算是中农,后来又置办了7亩地,共22亩。1929年国民党没收了他家的所有财产,应该算是贫农。后来土改时,主席不愿徇私,以示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将自己划为富农。但实际上,他的家境,是谈不上富裕二字的。
总理出生后,家道中落,原本优渥的名门望族一时间衰落潦倒。周家原本是一个大家族,生活变得举步维艰。总理的童年生活其实非常艰苦,因为贫穷,使总理的小叔父过早因病去世,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总理出生后不久被过继给了小叔父一家,由小叔母抚养。
了解了主席和总理的真实家境,就知道,这是两个真正的寒门子弟。下面这两个故事,就特别令人感佩。两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主席和总理的求学路上,以他们的博爱、慈爱、疼爱,为两个贫寒子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铺就了他们一生救国救民的人生道路。
第一个故事:1910年秋,湖南湘乡县由富人出资创办的专收富家子弟的东山小学堂,来了一位年已17岁的,显然是出自贫寒家庭的农家孩子。面对这位来自湘潭县的一身泥土气息的求学少年,学堂堂长的李元甫曾经十分犯难。
且不说这个学生已经超龄,而且堂规规定是不收外县学生的,再者入学考试时间已过。拒收吧,阅人无数的李元甫,只一眼就被面前这位学生外拙内秀的气质深深吸引。收下吧,又犯了招生堂规。怎么办?李元甫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命题作文:“言志”。

这孩子接过试题,千言《言志》,一气呵成,很快就交到了李元甫先生手里。李元甫先生接过试卷一看,字字激昂,句句铿锵。李元甫先生顿感此子有才,立即叫来国文老师谭咏春先生等学堂教学支柱一同赏阅试卷,一致同意破格录取这名来自湘潭乡下的穷学生。
李元甫等先生慧眼识才,这一破格录取,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招生佳话。也为我们这个国家储备了一个改天换地的人才。李元甫多次制止了一些老师捉弄、嘲笑、歧视这位少年的种种行为,痛斥过故意给这个少年压低分数的老师。
三年后,这个穷学生在李元甫先生及几位老师的推荐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了大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得意门生。“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杨昌济先生,对这个得意门生倍加喜爱,倾囊相授,期望这位穷书生成为国之栋梁。
后来在中国革命遇到严重挫折时,正是当年这个穷学生起义登上井冈山,缔造了一支人民军队。长征路上,在革命陷入绝境的时候,又是他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最终也拯救了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他,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多久,没人能回答上来。
他是中华复兴第一人。是他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了全面工业化,创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为中华复兴开创了道路,奠定了制度的、精神的、物质的基础。他的历史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如果没有他,长夜难明赤县天,人民数亿不团圆。
如果当初李元甫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校长,如果当初他拒绝这一位农村少年,如果他的同事歧视这位穷学生得不到及时制止,如果他们不肯倾力教导培养这个农家的穷孩子,中国的命运就将改写,中国的崛起可能化为泡影,中国是不是还是现在的大中国都很难确定。
这个农家少年叫毛润之,后来成为了东方巨人,成了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记住这个小故事包含的大道理。有教无类,不歧视出身寒微,家境贫穷的每一个学生,你就可能给我们民族和国家,留下了一枚火种,一个希望,一个机会。
第二个故事。前边说道,总理从小就过继给了守寡的小叔母,生活艰辛。后来他的生母也因为贫穷和疾病而去世。总理的亲生父亲在外打工,拿着微薄的薪水。那时候主要靠他的四伯父周贻赓的一己之力勉强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周贻赓为养家糊口,去往东北做了一个小职员,他将自己攒下的钱都寄回老家,希望能贴补家用。总理在困难的家庭环境之中成熟起来,他没有钱再去上学,只能做一些家务和农活。枯燥的生活让总理觉得疲惫,杂乱无章的生活,让他渴望去看更大的世界。

总理想去读书,想学习知识,他知道生父很穷,没钱供他读书。只有十来岁的他将自己想读书的愿望,通过书信的方式寄给自己的四伯父。周贻赓在外面接触的东西比较多,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被侄子的想法所触动,于是让人将年仅12岁的周总理带来东北求学。
正是这位经济并不宽裕的四伯父的这一决定,正是这一次的离家读书,让中国人后来有了自己的好总理。周贻赓娶了三任妻子都没有生下孩子,所以自家的侄子他视同己出。总理从小就善良懂事,很惹人喜爱,实际上周贻赓也非常喜欢这个乖巧的孩子。
周贻赓在学业上对侄子要求很严格,但在生活中却时时关心侄子。周总理从小就过着苦日子,他明白自己能够坐在教室里学习,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事情,因此他对待学习永远都是刻苦认真的态度,成绩也一直都名列前茅。
周贻赓告诉侄子生活要节俭,要常怀一颗善良的心。在周贻赓的教育下,侄子成功进入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总理曾经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如果没有四伯父可能再也没有进入学堂的机会,在社会底层的他更知道国家衰落,苦的就不仅仅是一家人,而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12岁的总理就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开始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周贻赓因工作原因搬到了天津,他让侄子在天津最好的学校读书,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这个懂得进步的孩子。周贻赓花了很多钱给总理补习较弱的英语,争气的总理后来考上了南开学校。
总理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周贻赓为他筹到一笔钱。在外学习期间,总理常常写信给伯父汇报自己的情况,他和伯父的感情情同父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周贻赓教导自己的侄子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对他之后的人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读者朋友们,直到今天,只要想到当年如果东山学堂拒绝了那个求学的少年,如果周家四伯父婉拒了侄儿求学的请求,我就会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没有了主席和总理这两颗巨星,中国近现代史将会多么黯淡无光啊。
在这里,我想向李元甫先生、周贻赓先生,表示最诚挚的崇敬之意。是这两位真正的教师和家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最奇特的贡献。我在这里倡议,除了呼吁国家注重穷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以外,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上进的穷孩子,我们都要伸出援手拉他们一把。

相关文章

  • 陆连烽:看这一家拿着中国永久居留证的叙利亚人,你是不是觉得马克龙被掴一点不冤?
    陆连烽:看这一家拿着中国永久居留证的叙利亚人,你是不是觉得马克龙被掴一点不冤?

    2004年8月,公安部会同外交部发布施行《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制度正式建立。《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对在中国有关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者、对我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以及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可以授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2020年2月28日,老朱撰文《心平气和的和司法部聊聊,《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中的这些bug会不会让这部法规成为下一个那啥的...

    2021-06-11 09:15:59
  • 中国放了一颗大卫星,大闹天宫开始了
    中国放了一颗大卫星,大闹天宫开始了

    作者:小二胖 来源微信公众号:智库百晓生在12到19世纪,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公有土地被圈起,成为私有田地,而民众不得使用。如今,新的一轮圈地运动打响了,这次圈的不是土地,而是太空。这是一场卫星互联网的全球竞赛,几个国家正在争先恐后地向太空发射卫星,数以万计的卫星正在排队等候进入太空。目标只有一个,抢空间轨道、抢频段、抢地盘,抢占天基互联网领域的高地。天基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这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

    2021-06-11 06:48:59
  • 警告中国资本:没事别去投印度!
    警告中国资本:没事别去投印度!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最近安巴尼和亚马逊的官司又一次上了《印度经济时报》的热搜。亚马逊我不多介绍了,世界网络零售巨头。安巴尼是印度首富,也是亚洲首富,印度信实集团的CEO。说一下官司的来龙去脉。印度有一个公司叫未来集团,这个公司旗下有一家公司叫Big Bazaa,Big Bazaa在印度400家城市有1500家超市,小吃店和时装店,这么多实体,吸引了那些希望打开印度市场的国际巨头,比如说亚马逊。两年前,未来集团出现了财务问题,亚马逊2019年通过一...

    2021-06-11 06:48:56
  • ​反华国家集结的G7要还魂?中国最好的应对是坚持斗争,绝不妥协!
    ​反华国家集结的G7要还魂?中国最好的应对是坚持斗争,绝不妥协!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当前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可谓剑拨弩张,充满冷血味。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英国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G7)像一具还魂的僵尸,既充满阴冷,发出腐臭,又闪现幽暗的寒光,让这个世界感到紧张、不安、恐惧。除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七个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参加本次峰会,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领导人也被邀请参加会议。这些国家包括了欧美大国、欧盟主要国家、五眼联盟主要国家、印太战略主要国家...

    2021-06-11 06:48:48
  • 日媒热议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主义,网友:难道不是你们先躺下的?
    日媒热议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主义,网友:难道不是你们先躺下的?

      来源:东京新青年尽管2021年才刚过去一半,但说起今年的新晋网红流行词,最近被新闻媒体反复提起的“躺平”,想必可以当仁不让的拿个第一。“躺平”一词最早来源于饭圈文化,指的是粉丝放弃拼命为偶像洗白,选择“躺平任嘲”。真正让它火出圈,走向大众视野的是一位百度贴吧的“躺平学大师”。今年4月,在[百度中国人口吧]有一则帖子引发大家热议。网名为@好心的旅行家的网友在贴吧里热心的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躺平哲学”。帖子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针对“到底应不应该躺平”这件事的激烈讨论。在广大网友,和各大媒体的努力下,本来是贴...

    2021-06-10 21:51:03
  • 日本政府“收买”中国大V:蒋方舟、熊培云纷纷躺枪,真相究竟是什么?
    日本政府“收买”中国大V:蒋方舟、熊培云纷纷躺枪,真相究竟是什么?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点击上方关注,周刊带你看世界日本外务省官网文件外流,花钱“收买”中国公知?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份“日本外务省名单”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这份名单,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怒不可遏地说,这简直是经过日本官方认证的汉奸名单,上面出现的名字都应该受到严惩。蒋方舟、熊培云、何兵、……里面涉及多位学者,其中有人民群众无比熟悉的名字。●本表格由微博@九天风烨搜集整理这下子网友们炸了锅:“中国的知识分子坏掉了,很多自己以为肚子里有点墨水,做背叛...

    2021-06-10 21:51:01
  • 大学录取率已接近100%,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要艰难?
    大学录取率已接近100%,日本高考为啥还是比中国要艰难?

      来源:Vista世界派中国高考,终于结束了。但对考生来说,更煎熬的事情还在后面。等成绩、报志愿、等录取通知书,每一个坎儿都不容易过。等待结果的考生们,如果看到这组数据,应该会很羡慕——不知不觉间,日本大学的录取率都接近100%了。也就是说,只要想上大学,个个都有学上。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7年10月发布的《学校基本调査报告书》,2015年春季所有申请上大学的考生中,93.3%最终都被录取(虽然不一定是第一志愿校),落榜者不到一成,“大学全入”几乎名副其实。这一定程度上和日本的人口危机有关。由于私立大...

    2021-06-10 21:50:59
  • 半佛仙人:中国人吃海鲜,美国傻X说骚话
    半佛仙人:中国人吃海鲜,美国傻X说骚话

    我一直觉得,限制我吃多少海鲜的,就两个东西,一个是我的胃的大小,一个是我钱包的深浅,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点。没想到,今天被人教育了。说中国人,要少吃海鲜。啊这。我又不是吃了霸王餐,也没剩过饭,况且海鲜不要钱吗?更加过分的是,说这话的人,用的是中文,口口声声的说着“我们我们”,但是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个11岁就移民的美国人。但是,敲黑板了,在这老哥的微博上,我发现了他世界各地到处的吃海鲜,祸害过中国、美国、智利、印度、日本、毛里求斯的鱼、虾、螃蟹、扇贝、生蚝……甚至还去格陵兰岛吃了新鲜海豹和鲸鱼。大哥,您这也没...

    2021-06-10 19:43:59
  • 补壹刀:来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重拳反击
    补壹刀:来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重拳反击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这是人们期待已久的重大立法。今年以来,美西方接连以各种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虽然中国在第一时间反制裁,但现在有了《反外国制裁法》,我们的回击必将更加精准有力,并且迅捷。《反外国制裁法》守在那里,就是一个无形的巨大威慑,它告诉那些想挑衅中国的找茬者,必将为它们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有欧洲媒体称,拜登出访欧洲,中国祭出《反外国制裁法》,是为其送行。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但不必否认,该法通过,主要就是针对喜欢滥用制裁的美国。不能指望美国会放弃单边制裁这种霸...

    2021-06-10 19:22:30
  • 戎评:北约欠中国的血债未还,又想添新债?
    戎评:北约欠中国的血债未还,又想添新债?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三枚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3名中国记者死亡。炸馆炸人,这是北约对中国主权赤裸裸的攻击。这笔账,中国人一直铭记着。所以今年3月,华春莹还提醒过北约,让北约不要忘了,他们还欠着中国人民的血债。但似乎北约并未引以为戒。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两个共识,一是继续压制俄罗斯;二是遏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斯托尔滕贝格强调,中国“并不分享北约的价值观”,因此北约必须与太平洋地区的盟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

    2021-06-10 19:19:5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