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袁隆平:禾下长梦!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5-23 14:45:2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原创: 摩登中产
来源公众号:摩登中产
微信ID:modernstory

X1X曹操读书网


最朴素的致意。
袁隆平读大学时,有同学在嘉陵江失踪,他跳江搜寻,顺流而下,一口气游出十几里。
他是游泳健将,得过汉口预选赛100米和400米两个第一,得过省运会银牌。
1952年,贺龙主持西南地区运动会,他代表川东到成都参赛,因好奇龙抄手等小吃,拉肚后表现不佳,最终得了第四名,前三名都入选了国家队。
返校后,他报名参加空军,从800余报名者中入选,然而因抗美援朝战事放缓,他又被退回。
好友为他忧心,他却浑不在意,自评生性散漫,喜欢过率性而为的生活。
他读的是农学院,毕业分配表格上,他随手填下“愿意到长江流域工作”,最终被分配到湖南湘西的安江农校。
同学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没找到,劝他说那里比较偏,会一盏孤灯照终身。袁隆平说,没事,寂寞时我就拉小提琴
他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坐火车到长沙,再坐两天烧炭的汽车,翻过雪峰山,到了安江。
校长生怕大学生跑了,特别强调学校有电灯,但袁隆平更满意校边的沅江,放下行李就去游泳。
最开始,袁隆平负责教俄语,但很快改教遗传学。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遗传育种,然而教书后才发现并无教材。
他带学生去雪峰山采集标本,自制图表,自编教材,在班上成立科研小组,做农学实验。
他时常想起小时看的《摩登时代》,卓别林想喝牛奶,招手奶牛即来,想吃水果,伸手窗外就摘。一个时代的摩登,根基在田园。
他做嫁接实验,让红薯上开月光花,让番茄下结马铃薯,让南瓜秧长出西瓜:

当年结了一个瓜,南瓜不像南瓜,西瓜不像西瓜,拿到教室让学生看,大家哄堂大笑,吃起来味道也怪怪的,不好吃。X1X曹操读书网


X1X曹操读书网

欢乐的实验很快戛然而止,三年困难时期到来,袁隆平在自传中说,亲眼见饥饿的人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
众人发明双蒸饭,饭蒸两次后,看着多一些,袁隆平几次梦见吃扣肉,醒来才知南柯一梦。
他因此研究水稻。1961年7月,他偶然在田间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
稻株麦穗低垂,颗粒饱满,推算下来,用其做种子,水稻产量能翻一倍。
他小心翼翼培育了一年,但新麦田收获令人失望,他坐在田埂上反思,意外想明白水稻杂交的可能性。
一切关键变成寻找野生不育株。他带个水壶,前往稻田,寻找天然的特殊稻苗。多年后,他才知道,那个概率是五万分之一
14天后,他在14万株稻苗间,找到了第一代不育株,并以此写论文投稿,1966年,发表在中科院下属的《科学通报》。
十年动荡到来,他因那篇论文,被高层关注,得以继续研究,然而妒者甚多:中专教师能搞什么研究,不过是骗国家经费。
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间被人拔空,袁隆平四处寻找,3天后,在一口井中,发现水面浮着5根秧苗。
那5根秧苗成为宝贵的延续,此后为了安全,袁隆平带两名助手,远行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归乡。
在云南,他们遭遇滇南大地震,从废墟中抢出种子,在海南,他们碰到三亚大洪水,将秧苗带土挖出,放到门板上,漂游转移。
海南日子清苦,唯一福利就是老家带去的腊肉,但只有特殊日子能吃,平时想吃,需举手表决。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铁路涵洞的水洼中,发现一根野生的不育株。
袁隆平从外地赶回,将其起名为“野败”。
“它像一堆野草,叶子一碰就掉了”。当时众人未曾料到,野败会成为奇迹的起点
袁隆平研究发现,野败完美符合培育需求,18个省市科研人员赶赴三亚,水稻杂交浪潮自此开始。
1975年时,南方杂交水稻面积仅370公顷,一年后便飞跃至13.87万公顷,两年后激增至210万公顷。
袁隆平的事迹传遍神州,写入课本,对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国而言,吃饱饭的意义不言而喻。
1981年,袁隆平被国务院授予特等发明奖,他也成为陈景润之后,新的科学偶像。
第二年,袁隆平受邀前往菲律宾,参加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
登台后,投影仪忽然打出他的头像,下面写着“"Yuan Longping,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主办方说: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X1X曹操读书网


X1X曹操读书网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袁隆平便已在国际会议上推广中国杂交水稻,20余国专家听得聚精会神。
讲完后,澳大利亚专家举手问,什么是“赶粉”。袁隆平笑着说,那是中国的土方法,农民两头牵长绳,扫过稻田,抖出花粉。
会后不久,美国企业来华,签订协议,在美国种植杂交水稻,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
袁隆平五次赴美传授技术,骑自行车往来美国稻田。
杂交稻田增产明显,美方震动,特意到湖南拍了部彩色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
杂交水稻迅速风靡世界,日本出书《神奇水稻的威胁》,菲律宾总统飞到北京给袁隆平颁发勋章,越南盗版了袁隆平著作,偷种杂交水稻多年。
袁隆平的学生,到东南亚腹地传授技术,因在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交错地带种植,被多次绑架,但听说他是粮食专家,总会立即释放。
在更远的非洲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解决了当地温饱,被印在面额最大的货币上。
袁隆平说,当时种植杂交水稻的国家有20多个,其中一个印度,吃大米的人口八九亿,一个越南,吃大米的人口六七千万。
成名后,袁隆平受访时,反复提及他有两个梦。
一个梦,是他在稻田中睡觉,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一样大,他称为“禾下乘凉梦”。
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若全球稻田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可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
他倾其一生,希望两个梦实现。
九十年代,袁隆平三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三次落选。
舆论抱不平,但袁隆平平淡处之,“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
1995年,袁隆平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推荐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选那天,介绍袁隆平时,美国科学院院长,诺贝尔奖得主西瑟·罗尔说道:

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X1X曹操读书网


X1X曹操读书网

参会后,在白宫前,袁隆平被中国游客发现,人们纷纷要求合影签名,有人喊他“伟大的科学家”。
自传中,袁隆平说,这让他诚惶诚恐,“不是伟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就是不能翘尾巴”。
亲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激流,他早知浮沉真意,高楼大厦让他压抑,他的梦终究还在稻田之中。
晚年的袁隆平,活得越来越像青年时自在。他尽力远离喧嚣,说话也越来越无忌。
他写自传说上学爱睡懒觉应付检查,说也在乎名利,只是不放第一位,常有记者让他到稻田拉小提琴摆拍,最后他直言说他拉的不好听。
澎湃的记者问他:您是几代人都非常敬佩的偶像,能给年轻人一些人生方面的建议吗?
他答:人生啊?这是哲学问题,我不懂,问哲学家吧!
他爱好只剩运动和看书。一度迷上气排球,打球时老人高度兴奋,其他人忘记比分,他一定记得。
几年前,因为气喘,他被迫不再游泳,此后,走路也需搀扶。
所幸看书不受影响,老人每周看3天业务书,其他时间看文史地理,以及外文。
他说,运动和看书的目的,便是让脑子灵活,让他还能够下田。
去年11月,袁隆平哭了,他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1530.76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
对于年逾九十的袁隆平而言,世事已难动情,除了禾下的梦。
然而,他无法再亲睹两个梦的后续。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老人与世长辞。
悲怆在社交媒体蔓延,不同年龄的人都在表述哀思。有的人沉默寡言,但离去时总让国人心头一空。

91岁的袁隆平,大半生只在稻田之中,每当我们见多了天马行空光怪陆离,想起老人,总觉得安心和有底气。X1X曹操读书网

X1X曹操读书网

他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价值的。X1X曹操读书网

X1X曹操读书网

昨天,这底气不再了。X1X曹操读书网


22日傍晚时分,长沙的人们自发送别袁隆平,浩荡的人潮填满街巷。这是最朴素,也是最厚重的致意。
那人潮,就像他曾经畅游的嘉陵江、沅江和长江。
江涛阵阵,送别一位老人。

相关文章

  • 关于袁隆平去世的几点思考!
    关于袁隆平去世的几点思考!

    作者: 明叔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微信ID:laomingdashu1)袁老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几个人之一了,而且不仅知名度高,好评度也很高。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对我们每个人、对中国、对世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2)袁老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看到长沙群众街头自发告别,高喊口号,这很赞。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追星就追袁老这样真正的“明星”,而不是娱乐明星,尤其是年轻人,追星背后体现的是“三观”,是价值导向。3)对于袁老的贡献,我推荐大家看一下新华社旗下《瞭望》杂志去年12月5日刊发的对袁老专访的文章...

    2021-05-23 14:45:02
  •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

    原创: 慕峰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已获转载授权袁老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去纪念一位“陌生人”,这是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的事了。有人讲,是他让我们吃饱了饭,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所以大家都要纪念他。有人反驳,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企业家和市场经济的功劳,如果没有企业家和市场经济,光一个袁隆平,你就能吃饱饭吗?中国一年进口那么多粮食,靠的是农学家还是企业家呢?普通人还真难反驳,很多人只能退一步讲,大家都重要。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跟我讲的一句话:这个时代,连巴菲特都成圣人了。我们都不是所谓的粉红、网左,...

    2021-05-23 14:24:53
  •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时光来到2021年5月22日,新冠疫情还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巴以之间的战火也没有平息,战争和瘟疫,依旧每一天在夺走数十万的生命。只有饥荒,这个词至少有五六十年,没有出现在大家的日常谈资里。我们中国已经有两代人,对“饿死人”没有清晰的概念。这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只有世界7%耕地,却有20%人口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没有“人吃人”“观音土”的惨剧,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福报与功德。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七十年梦想只为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小时候跟...

    2021-05-22 22:22:31
  •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今天中午,夫人和我说袁老走了。立华我笑着讲,袁老身体一向比较健康,怎么可能呢?然而,他真的走了。震惊和错愕一霎那覆盖了我的全部心绪,立华我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老人到了73,84,91,总是难以迈过去的坎。过了一关,往往就能平静活到下一关。人身体的代谢,器官各有各的节律,这几个岁数,往往是器官都在低谷,弱点一多,人就脆弱。3月的时候,袁老在实验室摔了一跤。这一跤,竟然成了巨星陨落的开始。立华我难以从错愕中抽身出来,难以相信今后只能在历史书中见到这位伟大的人。总有人的贡献不因为他的民族,党派,信仰而能被否定。高...

    2021-05-22 22:14:20
  •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编者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致敬国之栋梁!几乎一夜之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了社会焦点。这令还存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立即紧张起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然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

    2021-05-22 22:12:19
  •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

    2021-05-22 22:11:10
  •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两位致力于让我们医食无忧的院士相隔仅五分钟,先后仙逝,真令人痛心。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位无双国士,死得其所,而我们却仍不免悲痛不已。今天我随团在京西门头沟参观学习,中午...

    2021-05-22 21:49:09
  •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今天早上刷到“袁隆平去世”的新闻,突然感觉鼻子一酸,这个教科书里的传奇人物,还是没能熬过时间的规律。后来澎湃出来辟谣,说“袁隆平去世”是假新闻,我长舒一口气,心想这样的反转真好,袁隆平老爷子操劳一辈子,应该再活20年,享享清福。万万没想到,下午,老爷子真的走了。看着电脑上的黑白页面,我这个30岁的男人,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真的,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名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如此难过,直到今天。我们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世上最悲惨的不是贫穷、没有工作或者房子不大,而是记录在史书里的惨烈字眼:大饥、人相食、易子而...

    2021-05-22 20:54:03
  •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今天,专注于科研,同时又对解决民生问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我记忆中最出名的有两人,一位是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居功至伟的钟南山院士,另一位,就是袁老。在城市化已经取得卓越进展的今天,“农民”总是让人忍不住与落后、低端与贫穷挂钩。但是,袁老却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农业上,并且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袁老并不是一个农家子弟,袁老的父亲在当时的国民政府担任文职,还是冯玉祥部第二...

    2021-05-22 20:51:02
  •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息息关中华!特别是袁老逝世的消息一出,举国悲痛!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袁老,这位“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的老人,就是中国的脊梁。01.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听起来...

    2021-05-22 20:47:29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