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 中国AI团队全撤?微软证实要求数百人外调美澳员工忧:变相裁员?
    中国AI团队全撤?微软证实要求数百人外调美澳员工忧:变相裁员?
    科技巨擘微软证实征询中国分公司7、8百名员工外调意愿,似乎有意把AI团队撤出中国,不过员工担心是否沦为「变相裁员」微软证实中国员工有外调美澳的机会。《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微软本周对机器学习等云端运算相关部门员工,提出转调美国、爱尔兰、澳洲和纽西兰等国的选择,这些部门的员工主要是中国籍工程师。微软发言人证实此说法,指部分员工有内部轮调机会,中国营运不会受影响。微软询问中国的数百名员工是否...
    2024-05-19
  • 微软中国区AI团队拟迁移出国?回应:一小部分员工可以选择国际轮岗
    微软中国区AI团队拟迁移出国?回应:一小部分员工可以选择国际轮岗
    5月16日,对于微软中国拟将数百名从事AI(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员工迁至国外的消息,微软方面对澎湃新闻回应称,公司有一小部分员工得到可以选择国际轮岗的机会,员工可以选择接受轮岗,或者继续在现在的岗位工作。微软在运营管理全球业务的过程中,一直有向员工提供内部轮岗机会的机制。近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以微软中国区Azure云平台的AI团队为主,微软中国的数百名员工收到公司邮件,询问员工是否愿...
  • 拜登嘲讽:富士康美国建厂是场骗局,特朗普挖坑给自己跳
    拜登嘲讽:富士康美国建厂是场骗局,特朗普挖坑给自己跳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6年前,富士康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工厂举行动工仪式,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出席,并将这一投资百亿美元的制造园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 随着富士康投资的大幅缩水,特朗普和他力挺的“政绩工程”,如今成为现任总统拜登的攻击目标。当地时间5月8日,拜登到访威斯康星州拉辛县,宣布微软将投资33亿美元在此建立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拜登直言,富士康工厂就是一场“骗局”,更讽刺特...
  • 阿联酋AI公司G42获微软15亿美元投资,被曝协议中含“从中国撤资”等条件
    阿联酋AI公司G42获微软15亿美元投资,被曝协议中含“从中国撤资”等条件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科技企业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宣布,将向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阿联酋人工智能公司G42投资15亿美元。同时,微软将获得G42的少数股权,其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将加入G42董事会,G42将通过微软云计算平台Azure运行其人工智能应用和服务。当地时间4月16日,《华盛顿邮报》报道此消息时认为,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之际,这笔投资交易可能会...
  • 中美科技战加剧纽时:微软考虑北京研究院去留
    中美科技战加剧纽时:微软考虑北京研究院去留
    随中美科技战加剧,美国科技巨擘微软公司的中国科技人才培训,已受冲击,美国《纽约时报》今天报导,多位知情人士说,关闭或转移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想法已经出现,另外为微软近年不但禁雇用有军方色彩员工,也限制中国研究者能接触的先进科技。2023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曾报导,美国和中国紧张关系升高,与中国连结甚深的科技巨擘微软公司将把旗下最顶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员从中国调往加拿大工作,恐冲击中国科技人才培训...
  • 比中头奖还爽!微软前总裁鲍默股利收入308亿元啥事不做就入袋
    比中头奖还爽!微软前总裁鲍默股利收入308亿元啥事不做就入袋
    对大多数人来说,股利、利息等被动收入是一点额外的零用钱,每天不用做事就有钱入袋,而对于微软(Microsoft)前总裁鲍默(Steve Ballmer)来说,这笔金额是10亿美元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身为全球第六大富豪,鲍默预计将在2024年从科技业巨擘微软获取10亿美元(的股利收入,这是因为微软把季度股息提高至每股75美分,即每年每股3美元。据悉,曾任微博执行长及总裁的鲍默,截...
    2024-01-02
  • 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对新闻行业搭便车
    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对新闻行业搭便车
    当地时间27日,美国《纽约时报》在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正式起诉OpenAI及其母公司微软,指控他们的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侵犯了《纽约时报》对文章的版权,要求其补偿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潜在经济损失,并消灭相关程序。自OpenAI于2022年底推出ChatGPT,这一程序现已吸引力1.8亿用户,被用于编程、写作业、综述新闻等用途,被誉为新科技革命的“排头兵”。而必应搜索引擎因包含了新的人工智能程序“必 《纽约时报》称,自己在2023年4月曾与OpenAI和微软接触,商谈授权后者的模型合理使用版权文章内容事宜,以...
  • OpenAI:阿尔特曼将重返公司担任CEO
    OpenAI:阿尔特曼将重返公司担任CEO
    11月22日,OpenAI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发文称,已经原则上达成协议,让阿尔特曼重返公司担任CEO,并由董事会主席雷特·泰勒(Bret Taylor)、萨默斯(Larry Summers)和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组建新董事会。OpenAI称,正在合作商讨有关细节,感谢耐心等待。阿尔特曼也发文称,自己喜欢OpenAI,“过去几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团队及其使命保持...
    2023-11-22
  • 微软首席技术官:欢迎OpenAI员工加入,提供匹配薪酬
    微软首席技术官:欢迎OpenAI员工加入,提供匹配薪酬
    (观察者网讯)在OpenAI前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遭董事会解雇后,OpenAI公司陷入动荡,已有超700名员工联名表示,除非董事会辞职,否则他们将加入微软。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 (Kevin Scott) 11月21日表示,欢迎所有考虑离开OpenAI的员工加入微软,并会提供薪酬相匹配的岗位。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11月20日,微软首席执行...
  • 微软,还是赢了!
    微软,还是赢了!
    原创: 顾子明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政事堂Plus2019小时候,有件事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辉的苏联,会那么突然的解体,为什么苏共的委员们,会用那么快集体背弃他们许下的诺言。这几天OPEN AI的系列事件冲击,让这几十年前的思绪重新涌起。OPEN AI超过700名员工签署联名信,称除非公司董事会辞职并重新任命 Altman为CEO。否则,他们会辞职加入微软的AI团队。签名的人当中,还包括投票将Altman驱逐出董事会的首席科学官Sutskever。科技公司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一家770人...
    2023-11-22
  • 微软官宣:OpenAI前CEO阿尔特曼和前总裁布罗克曼将加入微软
    微软官宣:OpenAI前CEO阿尔特曼和前总裁布罗克曼将加入微软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11月19日,微软首席执行官(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美国人工智能企业OpenAI前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前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将加入微软,并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微软CEO纳德拉宣布阿尔特曼加入微软的消息 纳德拉表示,“我们非常激动地告诉大家,阿尔特曼和布罗克...
    2023-11-20
  •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被董事会解雇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被董事会解雇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11月17日晚些时候,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董事会解雇了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路透社认为,对许多人来说,阿尔特曼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言人,因此这一消息在整个科技行业引发了巨大冲击波。OpenAI表示,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并补充说,该公司将正式寻找一位新的长期首席执行官。据报道...
  • 暴雪收购案,微软和索尼都傻眼
    暴雪收购案,微软和索尼都傻眼
    1挺好玩儿的,朋友们,真的挺好玩儿的。暴雪收购案这事儿,已经连载了好几篇了,可以说为了狙击微软收购动暴完成游戏内容大一统,索尼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自己底裤都被扒了。最近,这场魔幻闹剧迎来了阶段性的小结局。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裁断,认为微软和动视合并将对竞争造成损坏,可能直接破坏市场平衡。简单地说就是,“这事不行”。英国是微软收购暴雪必须搞定的四格法律区之一,英国这边关上大门,瞬间让这起...
    2023-05-30
  • 屈辱、抗争、逆转!三十年,中国该赢微软一次了!
    屈辱、抗争、逆转!三十年,中国该赢微软一次了!
    既要看得见的手支持,也要看不见的手合力。  文丨华商韬略 耿康祁  2001年12月28日,北京市政府干了一件大事:在办公系统采购中,采购国产软件红旗Linux,把微软踢出局。  2002年1月15日15:47分,一架波音767落在了北京首都机场,一位大佬走下舷梯,一头钻进了微软中国区的轿车。  接下来的几天,他要“拿下”北京,“拿下”中国科技部。  【“不想做,就不要做了”】  2001年的微软...
  • 微软宣布暂停在俄销售所有新产品和服务
    微软宣布暂停在俄销售所有新产品和服务
    微软(Microsoft)周五表示,将暂停在俄罗斯销售新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最新一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后与莫斯科保持距离的西方公司。...
    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