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父母重病下的独生子: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他们只有我

作者 :婧彦 2024-01-19 10:59:56 围观 : 评论


为你生,为你死

这几天,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一张获奖作品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的名字叫做《独生子》

狭窄的病房里,两张相隔的病床上躺着两个老人,中间的男人手握着两张病床,背影显得孤寂脆弱。


莫名的,这张照片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1980年开始,独生子女政策实行。算一算在这个政策下最大的一批独生子女,今年也已经38岁了,而他们的父母,也都60多岁了。


一直以来大众对独生子女的评价大多都是:

是啊,大家都只记得前一句,却忘了后面还有一句: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做: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是这样说的:

这才是现实。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叫做《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有人诧异,小小的感冒居然能死人,有人感慨,医院就像是碎钞机,病不起。也有人在讨论那些插管人工肺等让病人异常痛苦的治疗方式,真的要用嘛?

可我看到的是,

可就算是这样一个中产家庭,在面对岳父进了ICU后,每天2万+的治疗费用,卖掉手中所有的股票理财,他们的所有积蓄也只能撑一个多月。

越长大越觉得,钱是个可以“救命”的东西。也才知道努力赚钱多么重要。

而经济上的问题已经很难解决,精神上的压力更大。

父母重病,需要尽快治疗,可医院无床位,特殊的药很难买到,用血额度还需要献血才能得到。找关系想办法,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你的身上,无论多难,只能你自己去奔波解决。

长时间的生病住院,白天黑夜都需要人照顾,而治疗还需要高昂的费用。去工作赚钱了父母没人陪,去陪床钱又没得赚,身后还有孩子需要照顾,这要怎么去选择?

而一旦病情严重,医生给出的各种医疗意见需要你去做出选择,生死压力都压在你身上,周围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和你一起商量,那种痛苦感又有多煎熬?


之前看过一句话: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篇新闻。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三个月前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咣当”一声闷响,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朱阿姨折腾了20多分钟,根本无法把老伴抱回床上。

那时她怕老伴着凉,把毛毯从腰间铺在老伴身下,打开手机通讯录,里面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她却不知道该打给谁。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而唯一的女儿早已定居成都,根本没法赶回来。

这成为了今年“最遥远的距离”。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难,但其实,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一样的难。

温州的涂先生母亲患上了肺癌晚期。为了不拖累子女,她留下了一封诀别书后,带上了安眠药离家出走,最终在山间的一处隐蔽的草丛间服药身亡。

在诀别书中,她写道:不想连累孩子,让孩子别找她了。

在找到了母亲的尸体后,涂先生很是自责。在得知了母亲患病后,他们寸步不离的照顾,母亲几次轻生念头都被他们拦住了。可最后,还是趁他们不注意跑了出去,最终也没能留住。

近年来,老年人的自杀率越来越高。目前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为中国自杀率最高人群。

而在这些自杀的老人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们费尽全力倾家荡产的想要父母活着,而父母却满心的希望子女好,不想让自己成为他们的拖累。


我想,父母终会老去,这可能就是我们必须得努力的原因吧。

现如今,我们每个人总是都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有多少人,忙着去找诗和远方,忙着工作恋爱,忙着孩子,却完全没时间去真正的关心一下父母?

每次匆匆见上一面,都会觉得他们好像突然间老了那么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