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毛主席心路!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1-24 10:50:19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9 次 9 评论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这个标题或许不是那么准确。但因为这几天一直在看相关资料,有不少感触。
我想把这些感触写下来,就拿这个心路为题。
因为很多朋友对毛主席非常尊崇,认为毛主席很多卓越的才能是天生的;因此大凡涉及到毛主席的文字,见不得平凡的字眼。这篇文字可能有所争议,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图片EV1曹操读书网


01 农民开局
毛主席的人生开局是农民。中国历史上的开国领导者中,或许只有朱元璋起点比他低一点(没办法,朱重八把开国领导的开局降到地平线以下)。他的父亲毛顺生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并且按照农民思维培养他。
所以他在童年时代就熟练掌握了拔草、捡柴、放牛、拾豆子、收庄稼等等技术手段。这些都是当农民的基本功。
他之所以能走出韶山冲,原因大致有三个:
原因一,读书学习的能力。
古今中外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读书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之一。现实中禁锢大多数人的所谓社会阶层,对少数人来说只是往上走的阶梯。那少数人,读书学习通常很牛。
论读书学习,毛主席是历史级别。他从童年开始,基本上利用了每一个空隙读每一本能读的书。这种读书的恒心与天赋,历史上真的不多。
其二,勇者的性格。
读书学习能力强的人固然不多,而读书学习能力强且有勇者性格的人更少。
毛主席高高的个头,外表一直很斯文,但性格非常强势。这种特征大概是天生的。拥有这种性格的人,通常有巨大的勇气。
正如司马迁总结,“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毛主席就是那种“怒而色不变”的类型。
正是这种巨大的勇气,让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诸如发动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四渡赤水、抗美援朝、发动WG时,会做出惊人的决断。
其三,对时事的敏感性。
读书学习能力强、性格强势的人很少,如果再加上对时事的敏感性这条,基本上凤毛麟角。毛主席对时事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诗词和文章;二,战场和社会实践。
不论诗词文章还是战场,他都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加上敏感的洞察力,无往而不利。
正是这三点原因让他倔强地走出韶山冲,从农民蜕变成知识分子。
02 知识分子
农民蜕变成知识分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是一个过程。比方说在进入一师之前,他身上的农民特征还非常明显。
毫无疑问,他是在一师完成农民向知识分子蜕变的。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节点,就是那篇《心之力》文章。我个人认为,完成《心之力》意味着他完成了农民向知识分子的蜕变。
关于《心之力》有不少质疑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和他中后期时代的作品风格不一致。有质疑很正常,前几年还有声音质疑《沁园春·雪》不是其作品。
但至少从我的认知角度讲,《心之力》就是其知识分子时代的代表作,体现出一个有理想情怀的知识分子的认知与追求。
实际上来说,毛主席的知识分子之路其实很纠结,主要体现在三个节点。
长沙节点,作为知识分子的毛主席,在长沙还是比较成功的。凭借一支笔,在媒体领域干得有声有色。而且他还凭借一腔热血,用笔杆子硬撼军阀张敬尧,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
北京节点,毛主席离开长沙去北漂那段时间过得比较清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写的那篇《“北漂”入世 · 超我篇》;但在另一方面,他也在疯狂吸收各种新思想,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上海节点,上海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毛主席的蜕变之地。1920年到1924年那段时间,他前后多次去过上海,从最初的清贫到后来成为国共双方高层领导,上升速度非常惊人。他本可以因此而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他还是走上救世之路。
人间道路千百条,每一条都很难走;若论最难,当属救世之路。
若论救世之心,毛主席很早就有。但真正意义上的救世之路,光有救世情怀是不够的,还要有可行性。毛主席的救世之路,是从他把主要精力开始向农民阶层转移开始的。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节点,就是1925年写下那首《沁园春·长沙》。它是毛主席放弃上海滩的荣华,把精力转向农民阶层的转折点。那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他真正走上救世之路后发出的最初的感叹。
正是在救世之路上,毛主席从知识分子蜕变为军事家和政治家。
03 军事家
当人们谈论毛主席时,首先会把政治家的头衔排在前面,军事家头衔排在后面。但如果对照其一生轨迹,他是首先蜕变为军事家,之后才蜕变为政治家。
在立体史观中,军事家有两种,要么是构建一种广为流传的军事系统,如孙武或克劳塞维茨;要么拉起一支战斗力非凡的队伍,如成吉思汗或努尔哈赤。毛主席属于两者兼修,既构建了军事体系,又拉出了一支无与伦比的队伍。
论述枪杆子出政权,不能证明他是军事家;发动秋收起义,也不能证明他是军事家;三湾改编才奠定了他军事家的身份。
三湾改编的原则内容主要就是下面三条。
原则一,实事求是。
军事上常见的现象就是虚张声势。万人号称十万人,十几万人就敢号称百万大军。然而毛主席没有那样做,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原本的一个师缩减为一个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一、三两个营(二营空缺),另有特务连、卫生队、军官队、辎重队各一个。不搞假大空。
不仅如此,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毛主席宣布,去留自由,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相当于说,对将士们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自信的表现。毛主席自信可以把队伍带到理想状态。
纵观中共发展史,实事求是,一直是最高原则。大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时期,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搞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偏离这个原则,就会遭遇挫折。
原则二,党指挥枪。
那个时代军阀遍地,不受制约,百姓深受其苦。
毛主席明白,如果枪杆子和老百姓对立,就是危害四方的猛兽;如果枪杆子为老百姓服务,将会战无不胜。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枪杆子置于组织领导下,也就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主席要求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图片EV1曹操读书网

如此一来,不仅把松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而且可以让组织起来的党员带动非党员,把整个队伍凝聚起来。
这个原则从未动摇。每一次党代会,就要确认一下这个原则。军报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出声音,确认这一原则。这个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历史上看,军队要么是皇帝家,要么是军阀家。党派拥有军队始于国民党。但是国民党对军队控制力不足,稀里糊涂的,始终没能解决军阀问题。
党指挥枪相当于,把军队制度化,彻底摆脱了对强人的依赖,有了可延续性。
从此以后,“党指挥枪”和“枪杆子出政权”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保障了枪杆子为人民服务,又给予枪杆子足够的尊严。这是历史巨人才有的手笔。
第三招,给民主。
都知道军队等级森严,最讲秩序。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讲什么民主?之前从没有人在军队讲民主。
军队有民主可讲?在毛主席的世界,有。
具体措施: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的权限包括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
其实民主并不高深,任何组织都能用。要知道军队虽然讲秩序,但秩序只是级别高低、职能不同而已,并非人本身高下有分、贵贱有别。这些道理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毛主席本人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当时行军非常艰苦,特别是失败之后的行军,更为艰苦。不仅衣食无着落,还要躲避敌人的追踪。毛主席本人虽然是队伍一把手,但他不搞特权,和士兵一样穿草鞋行军,脚被草鞋绳擦破,忍痛前行。
将士们觉得领导太辛苦,临时捆了一副竹竿担架,要抬他走,他坚决不肯。他告诉大家:“大家走我也走,大家休息我也休息,我走不赢就慢慢跟着走。”
毛主席用行动告诉大家,我们将战无不胜。我将带你们勇往直前,我将带你们开天辟地。如此便把他的魂魄融入队伍。
毛主席通过这三招解决了困扰中国军事家千年的难题:让军队从依靠强人变成依靠制度。
04 政治家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是在井冈山蜕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更为确切地说,是在八角楼上完成蜕变。
现在谈起井冈山,绝大多数人都怀着崇敬无比的心情。实际上现在人越是崇敬,就说明当时面临的困难越大。
毛主席当时面临的困难,不仅是如何在交通闭塞的山地生存,还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大家离开井冈山指明方向。
除了打仗之外,毛主席在井冈山还干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一件,在八角楼的灯光下读书写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两篇就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之前在文章里说过,这两篇文章:
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组织未来指明了方向。
这些文章还不足以诠释他作为政治家的全部,因为所有这一切的根基是土地改革。
第二件事,便是于1928年12月制定《土地法》。
当然那版土地法并不完善,但确实解决很多问题的起点。有了土地法,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才有可能落实,马列主义中国化才可能实现。
正是在井冈山上,原本已经兑现军事家实力的毛主席,跨界成为顶级政治家。
05 领袖到历史巨人
有人认为毛主席是天然的领袖。如果对照毛主席的人生轨迹,是长征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长征之前,虽然毛主席已经兑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才华与魅力,但毕竟上面还有中央,中央上面还有共产国际。
无与伦比的长征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必须把毛主席推到领袖位置上,让其充分统筹军事和政治资源,才能取得胜利。
毛主席历史巨人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来自建国之后。鉴于那部分内容的敏感性,这里暂且略过。

相关文章

  • 毛主席的上海滩与上海滩的蒋介石!
    毛主席的上海滩与上海滩的蒋介石!

    作者: 虚声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已获授权转载这两天又在翻看井冈山的资料,感触颇多;其中一个感触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差异。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最能反映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差异的地方是上海滩。我之前写过一篇《毛委员的上海滩》,因为上海滩是毛主席世界的一部分;也写过另一篇《上海滩的蒋介石》,蒋介石在上海滩所做的事属于上海滩的一部分。今天把这两个话题组合起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 01 上海滩往事 1925年,当时32岁的毛主席要去广州农民讲习所讲课。那时的他,已经开始把精力往农民运动上转...

    2021-11-21 07:53:19
  • 毛主席进京赶考!
    毛主席进京赶考!

    作者: 虚声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已获授权转载时间回到1949年3月(5日到13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与任弼时5人组成了一个主席团,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就是著名的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那场会议确立了即将诞生的共和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层面的战略性决策,例如把组织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等等,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会议。那场会议上,毛主席说出一句后来党群干部耳熟能详的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句话被很多人解读为谦虚之言,回过头看还...

    2021-11-01 10:49:48
  • 50年前的今天,中国和美国在纽约进行了一场遭遇战!毛主席也没预料到结果......
    50年前的今天,中国和美国在纽约进行了一场遭遇战!毛主席也没预料到结果......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0年后,让我们借由若干关键人物,一同回顾我国艰难曲折的重返联合国之路。文 | 张玮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历史的温度4》,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0月出版,原标题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原文有删减。1说到中国和联合国的故事,必须先从罗斯福说起。1943年,尽管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同盟国。这位美国历...

    2021-10-25 15:52:31
  • 毛主席和鲁迅才是一辈子知己!
    毛主席和鲁迅才是一辈子知己!

    作者:温伯陵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 wenboling2020) 伯陵说: 他们的理想,留给了追随他们的后辈青年。01毛主席曾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但很多人没当回事,几乎不认为毛主席和鲁迅之间,有什么心心相惜的地方,甚至编出“鲁迅活着得坐牢”的段子,来编排他们的关系。这显然是对毛主席和鲁迅的误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把毛主席和鲁迅的关系,掰开揉碎的讲清楚。毛主席和鲁迅的“心灵相通”,要从青少年时代说起。1906年,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某天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幻灯片,...

    2021-09-27 07:50:47
  •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为香港顺利回归奠定基础!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为香港顺利回归奠定基础!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2019年,一些乱港势力与西方反华势力内外勾结,造成了香港街头持续数月的混乱,佩洛西管这叫“靓丽的风景线”,美国政治人物那种幸灾乐祸的嘴脸溢于言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之时,人们很难想象香港竟会混乱到这种程度。尤其是一些青年人迷失自我,认贼作父却浑然不知,令人痛心。中央果断出手后,迅速扭转了香港混乱局面,《香港国安法》实施以及接下来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令那些乱港势力大小头目再也无法兴风作浪祸乱香港,曱甴们四下逃散,腿快的,逃到英美卖身苟活;腿慢的,在香港...

    2021-09-10 11:48:49
  • 徐吉军:中国新青年一代,如何掌握毛主席思想的精髓?
    徐吉军:中国新青年一代,如何掌握毛主席思想的精髓?

    如何学习毛主席思想,如何将毛主席思想活学活用到现实中来,是新一代青年群体面临的问题。汉唐认为,无论何人,学习毛主席思想,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1、自信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高层提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新中国70多年建设成就辉煌,但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升,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迅速入侵中国,侵染我们的社会。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关头,部署...

    2021-09-09 18:43:23
  • 毛主席是罗荣桓追了一辈子的光!
    毛主席是罗荣桓追了一辈子的光!

    作者:温伯陵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ID: wenboling2020) 伯陵说: 罗荣桓用一辈子的时间,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01罗荣桓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和毛主席的革命同志关系,起源于那个火热的夏天。那年,罗荣桓18岁,毛主席27岁。1919年夏天,出身于湖南衡山县士绅家族的罗荣桓,到长沙协均中学读书。他的年龄偏大,在协均中学鹤立鸡群,但年龄大意味着明事理,顺其自然得到中学创办者的赏识。协均中学的创办者,名叫柳直荀。柳直荀是新民学会的会员,和毛主席、何叔衡的关系非常好,而且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和杨昌...

    2021-08-04 07:49:14
  • 虚声:大英来南海作妖,可用毛主席的思路应对
    虚声:大英来南海作妖,可用毛主席的思路应对

    尽管英国的身板早已萎缩成小英(五眼联盟中体量最小的一个,比新西兰还小),但思维还停留在大英帝国时代;所以标题中用了“大英”二字。英国今年干了好多不可思议的事儿,比如躺平抗疫;典型不负责任,对不起联合国五常的名号。英国海军更是作妖不断。仅仅是今年夏天,英国海军就三次作妖。作妖一,6月份的时候,英国伊丽莎白航母卫士号驱逐舰脱离战斗群,进入克里米亚海域3海里范围,被俄罗斯黑海舰队实弹驱逐。当时这个事挺热闹,搞得北约和俄罗斯在黑海对峙了一段时间。作妖二,7月20日,英国与日本在当天发布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英国将在日...

    2021-07-28 19:21:19
  • 大英来南海作妖,可用毛主席的思路应对!
    大英来南海作妖,可用毛主席的思路应对!

    作者: 虚声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已获授权转载01 作妖进行时 尽管英国的身板早已萎缩成小英(五眼联盟中体量最小的一个,比新西兰还小),但思维还停留在大英帝国时代;所以标题中用了“大英”二字。英国今年干了好多不可思议的事儿,比如躺平抗疫;典型不负责任,对不起联合国五常的名号。英国海军更是作妖不断。仅仅是今年夏天,英国海军就三次作妖。作妖一,6月份的时候,英国伊丽莎白航母卫士号驱逐舰脱离战斗群,进入克里米亚海域3海里范围,被俄罗斯黑海舰队实弹驱逐。当时这个事挺热闹,搞得北约和俄罗斯在黑海...

    2021-07-27 06:54:37
  • ​什么是毛主席社会——目的思维与方法论!
    ​什么是毛主席社会——目的思维与方法论!

    作者:汪涛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一、 “为什么”和“如何”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的墓碑上留有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特别有名的话并不是来自于某个马克思的大部头专著,而是来自于一篇看起来并不正式的手稿。当初写的时候甚至只算是一个研究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心得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笔记只有区区2000字左右,是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时,写在他的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2021-07-16 15:53:0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