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核污水入海,对照苏联看日本人的素质和责任心!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4-10 14:40:04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原创: 后沙
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
已获转载授权

福岛核事故发生十年以来,日本人在清理核污染工作上做了些什么?隐瞒,拖延、敷衍、逃避、算计……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在政府部门之中,工作最努力的是外务省,为了淡化核污染以及误导外界,外务省文宣部门不知投放了多少洗地文在网络,也不知熬了多少碗鸡汤给别人喝,甚至雇佣过一些中国网络大V到福岛表演吃核食。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或许日本人认为,只要把话说得漂亮,核污染就不存在了;只要宣传到位,清污工作就到位了。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日本外务省还一直在进行舆论铺垫,目的是为了让核污水排入大海。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舆论效果看起来不错,那些整天大呼小叫的环保NGO们对日本核污问题保持着沉默,瑞典环保圣女格雷塔对此更是一脸痴呆样。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据日媒奉旨透露,今天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4月13日,日本政府将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此事,全然不顾国际社会和日本渔民的反对,大和民族死也要把全人类拖下水。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而日本人在网上形象是:诚信、礼貌、有序、负责、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怎么求精就不知道了。总之,结尾要加一句“这个民族令人肃然起敬”或“这个国家不可战胜”(领外务省津贴的记号?)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日本人处理核事故做得如何?恰好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以对照,否则,人们也许真的相信日本人在努力负责。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2011年3月12日下午,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爆炸,到4月12日,日本保安院将事故级别定为七级。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七级是什么概念?就是说福岛核事故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同一等级。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那么当年苏联人做了什么?现在日本人又做了什么?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位于乌克兰共和国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核电站方面立刻向苏联电力部部长马尔列茨报告,四号机组是剧烈爆炸,随即起火。电话密码信号为3.4.2.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最高级别保密单位),密码对应为:1、辐射威胁,2、核危险,3、火灾,4、爆炸。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马尔列茨清晨打电话向部长会议主席(总理)雷日科夫汇报了简要情况。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在当时通讯科技水平下,莫斯科无法立刻根据电话报告完全掌握现场情况,雷日科夫命令马尔列茨立即飞往基辅,赶到事故现场。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他本人则召集部长紧急会议,成立了灾害特别委员会,由苏联核专家、反应堆专家、化学专家、医疗专家等人组成。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中午11点,部长会议主席正式签署命令,成立特别委员会。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委员会被点到名的重要成员,都必须到灾区工作,当时苏联燃料动力局局长谢尔比纳正在奥伦堡天然气田视察,雷日科夫要求他立刻飞回莫斯科与委员会成员一同前往灾区。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下午16时,特别委员会成员的专机从伏努科沃机场直飞基辅,晚上8点,抵达切尔诺贝利附近城镇。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谢尔比纳在凌晨向莫斯科报告:核电站在对四号机组进行涡轮机组额外测试时,发生两次爆炸,反应堆机房全部被毁,死亡两人,数百人遭到辐射。委员会已成立各小组,投入救灾工作。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除了政府方面,苏联军队是救灾最重要的力量,也是牺牲最大的力量。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空军上将安托什金率直升机对爆炸区进行空中侦察,发现石墨块碎片被炸落四散,浓烟高达数百米,能看到明显火焰。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苏联科学院院士、核专家列加索夫则坐上军方装甲车前往反应堆附近,确定反应堆是否已完全停止工作?但石墨仍在燃烧,现场极其危险。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27日,苏共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听取雷日科夫汇报,情况是3号机组已停运,但1号、2号还在工作,放射性污染严重,情况万分危急,必须立刻组织居民大规模疏散。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苏共中央任命雷日科夫为核事故工作组组长,有权调动党政军一切救灾力量,执行他认为可行的工作方案。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谢尔比纳代表专家们提出了空中投铅灭火方案,中央工作组一个电话,全苏联火车全部就地装上铅块(包括运行中的火车),全国调度重新安排,调头前往切尔诺贝利。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时间就是生命,军人冲在了第一线。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国防部长索科洛夫正在欧洲开会,于是由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负责军队指挥。27日中午,防化兵司令员皮卡洛夫已赶紧到达切尔诺贝利附近,还带来了直升机驾驶员队伍。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27日夜间,三趟专列、一千多辆汽车前往小城普里皮亚(距核电站仅3公里)增援疏散,从凌晨一点到三点半,小城四万多居民撤离完毕,然后再撤离距离更远的城镇居民。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撤离是有序而且快速的,还有很多人开着自己的车子离开,当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车辆本身也成了一种辐射源。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苏联每件事都在做,虽然未必件件都到位,但救灾的力度和责任心,跟日本人一对比,才知道苏联人是如此拼命。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5月1日,苏共二把手利加乔夫提出要到切尔诺贝利现场看一看,当时苏共领导人大多数人是负责任的。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但有两个人根本不想去灾区,一位是戈尔巴乔夫,一位是他的亲密伙伴,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斯基。戈尔巴乔夫只想把球踢给同事。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利加乔夫,雷日科夫当天飞到基辅,一路走访探望受辐射影响的城镇,有的农民当面告诉利加乔夫,他们想要回家,把地里的马铃薯挖出来,利加乔夫说马铃薯脏了,不能吃,农民不信,马铃薯怎么会脏呢?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这说明在那个时代,许多人对核事故的危害性缺乏认知。撤离时,官方也没有把科普做到位,就实际情况而言,时间上也不允许。这些前期工作,乌克兰当地卫生部门,除了招贴画之外,就没有深入去做。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利加乔夫一行与专家委员会确定了以切尔诺贝利为圆心,半径30公里内人员全部撤离的方案,共186个居民点人员全部疏散。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基辅地区腾出6000座单独楼房,7000套住宅;切尔尼戈夫地区腾出500套住宅用来安置灾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然后,确立污染区值班制,谢尔比纳局长等部长级官员轮流驻守,直到命令结束,当时的口号是“不准撤退”。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谢尔比纳由于一直在前线指挥,90年代初就去世了。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在救灾现场,苏联科院院士韦利霍夫判断,熔融的核材料会渗入到地下水,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提早处置,他建议:在反应堆机房下设置冷氮注入系统,把地基下的水抽干,建造一个大型混凝土隔板,同时修建人工散热管道,在隔板上安装平板式交换器。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但是,谁来挖开地道和地下空间?这里是核辐射最强的区域,意味着伤害和死亡。更重要的是,谁先去放掉反应堆芯下成吨的厂房冷却水?这需要死士。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鲍里斯·巴拉诺夫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瓦列里·别斯帕罗夫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阿列克谢·阿纳年科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三名党员,自告奋勇前往堆芯之下,成功放掉了冷却水。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接着,苏联矿工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则带头报名,一万多志愿者,轮换着去挖地道,每天前进一段路。用45天时间,挖通了地道。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他们忍受地道内的50℃高温和缺氧环境,每30人一组,3小时一换班,全天无休,这些不到30岁的工人有四分之一在40岁之前去世。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军队对事故地区水域进行围堤,在1500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起了130个防护堤。直到今天,普里比亚河、第聂伯河水质依然达标。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为了能长时间、最大程度封住爆炸现场,特别委员会设计了“石棺”方案,用去混凝土40万立方米,金属7000吨,1986年底开始动工。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苏联人尽了当时最大力量去救灾,不但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欧洲和世界负责。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但这一切却遭到了西方舆论围攻,指责苏联不公开、不及时、不透明。一些苏联作家为了配合西方抹黑自己国家,还写小说讽刺这些无惧牺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为了奖金,甚至是被强迫参加劳动。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最著名小说(舞台剧)--《石棺》,最初发表在苏联作协机关刊物〈旗帜〉上(1986年第9期),作者是个三流作家古巴廖夫,后来改编成二幕五场舞台剧,所有矛头指向苏联体制,是体制造成了这一悲剧。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剧院纷纷排演此剧,日本剧团也申请了版权。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剧中,苏联将军粗鲁无知,官员麻木不仁,核电站消防队员被欺骗,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抢救核电站,这样弱智的台词,欧洲人也信。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其它小人物,不是逃犯,就是酒鬼,还有失恋青年想自杀,关于核事故没有言论自由,只有极个别人才敢说真话。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正面人物只有一个:凯尔,一名美国教授,骨髓移植专家。不远万里,带着50万美元药品来到灾区医院。凯尔教授是美国天使,心地善良,医术精良,每个苏联人都被他感动,愿意跟他说真话。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多少苏联人的牺牲和贡献,被这些作家故意无视,却捏造出一个美国人成为救世主,夺走了所有功劳和赞美。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根据这个逻辑,处于西方阵营的日本,无论处理核事故如何不负责任,西方媒体都能睁一眼闭一眼,政治站队远比环境保护重要。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2017年,日本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压力容器下方的平台出现大洞,熔融的核燃料渗入地下水之前,日本却没有任何人去处理。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日本人更是无所谓,无论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灾难,都是善于花钱收买媒体,而从不去认真改正错误。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4月13日,日本政府如果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那它们倒是省钱省事了,但全人类都会被日本人祸害。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束手无策,一放了之,这是犯罪!大不了,内阁出来一鞠躬、再鞠躬。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这些灾害的后果,必将体现在日本人的子子孙孙身上。B6m曹操读书网


B6m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公众号|一个坏土豆(iamhtd)第一部分:七年战争,苏联刚成立的时候有多惨!第二部分:一战之后,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波谲云诡;第三部分:德国和美国,成了苏联最大的支持者;第四部分:1929,斯大林的关键绝杀!第五部分:苏联5年计划,美国发挥了多大作用?第六部分:利益和诉求是多变的,日本除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的绞肉机,1000多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整个欧洲都成了炼狱。一战是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开展的战争,而沙俄是所有列强中最薄弱的一环。当时的沙俄严格意义上还是个农业国,远逊色于已...

    2021-04-08 11:22:45
  • 深度 | 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深度 | 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作者:坏土豆来源:一个坏土豆 ( ID:iamhtd )第一部分:七年战争,苏联刚成立的时候有多惨!第二部分:一战之后,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波谲云诡;第三部分:德国和美国,成了苏联最大的支持者;第四部分:1929,斯大林的关键绝杀!第五部分:苏联5年计划,美国发挥了多大作用?第六部分:利益和诉求是多变的,日本除外0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的绞肉机,1000多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整个欧洲都成了炼狱。 一战是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开展的战争,而沙俄是所有列强中最薄弱的一环。当时的沙俄严格意义上还是个农业国,远...

    2021-04-01 07:32:25
  • 坏土豆: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坏土豆:从废墟到霸主,美国成了苏联崛起的幕后推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的绞肉机,1000多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整个欧洲都成了炼狱。一战是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开展的战争,而沙俄是所有列强中最薄弱的一环。当时的沙俄严格意义上还是个农业国,远逊色于已是工业国的德国,所以事实上一战时德国是两线作战,以一己之力对抗英法俄三国。在战争中,德国并没有将沙俄当多大一回事,主要的兵力都在对抗英法,最惨烈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都在西线爆发。尽管如此,沙俄依然在一战中损失惨重,一个1.8亿人口的国家,总共动员1580万人入伍,而最终伤亡高达近千万!农村丧失47.4%的...

    2021-03-31 19:58:59
  • 二战后,美苏联手肢解了英法!
    二战后,美苏联手肢解了英法!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极其重要的运河,哪怕对世界五常这种级别的强国来说都极其重要。不仅具备极高的战略价值,还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这条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处,大约400米宽,在卫星图上几乎看不到水的痕迹,但这里确实是有条河。 开凿出这条运河之后,从世界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出其价值。从波斯湾开船到西欧,如果从苏伊士运河走,一年可往返九次,如果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一年最多往返5次。对全球经济来说,这是多大的经济价值,你自己想一想。 前几天,台湾长荣海运公司...

    2021-03-30 07:30:00
  • 日本人架秧子,把美国放到火上烤!
    日本人架秧子,把美国放到火上烤!

    作者:金鸿来源:金鸿评论01中美阿拉斯加战略对话就要开始了,为了这次对话拜登团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3月16日到17日,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飞到日本,跟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和防卫相岸信夫在东京举行美日“2+2”会晤; 3月17日到18日,布林肯和奥斯汀又飞到韩国,跟韩国外长郑义溶和防长徐旭进行美韩“2+2”会晤。 为了拉几个愿意共同对付中国的盟友,美国人也是拼了。做飞机不花钱吗?你们整天满世界地飞。现在美国政府这么缺钱,你们就不能节约一点经费吗?下次还是步行出国吧。 美日“2+2”会晤结束以后,发表了一份...

    2021-03-18 12:36:25
  • 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极强!苏联 印度和朝鲜也能把台湾当棋子耍?
    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极强!苏联 印度和朝鲜也能把台湾当棋子耍?

    台湾,都被谁耍过?我们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均要在建交公报中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国的现实利益,也是为二战后各种国际法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所确认的事实。虽然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对台湾属于中国这一点做了明确表态,但在这个“明规则”之下,还涌动着各种“潜规则”。▲台湾是第一岛链的重要节点,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因为内战的缘故,两岸长期处于对峙和敌对状态,这就让海外势力有空子可钻。毕竟台湾有机场有港口,有数量排名世界第10的空军,...

    2021-03-15 11:35:17
  • "去美国留学过的日本人 怎么会去中国工作?"
    "去美国留学过的日本人 怎么会去中国工作?"

    “如果告诉老家的朋友们自己在中国工作,他们的反应都是——你在美国留过学,怎么去了中国?”一名日本年轻人描述道。在多国生活过的日本年轻人,究竟为何最终选择中国深圳?昨天(11日),一部由日本导演竹内亮参与拍摄的短片在微博上线,讲述了他们的中国故事。其中既体现了中日民众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凸显了中国的迅速发展。社交媒体截图,下同3月11日,“网红”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发布第243集深圳篇,导演正 他在深圳参加了一场特别的聚会,因为在场年轻人据说大多会说中日双语。好家伙,由于已经“分不清谁是日本人、谁是中国...

    2021-03-13 15:31:27
  • 后沙:福岛核灾十周年,看看日本人的责任心
    后沙:福岛核灾十周年,看看日本人的责任心

    今天下午2点46分,日本东京及各地都举行了311海啸10周年追悼仪式。这场灾难导致两万多人遇难,不仅如此,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事故,至今仍然存在严重风险,用日本天皇德仁下午的讲话来说就是“目前灾区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灾后重建课题……”10年了,日本人居然还在谈灾后重建,照这种速度,20周年时,他们或许还是在谈灾后重建。回顾10年,日本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成果?福岛第一核电厂炉心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并渗入地下;到处推销核灾食品,让台湾人先尝尝;将核废料偷偷排向大海,并准备光明正大的排...

    2021-03-13 12:03:20
  • “24小时占领中国”、“三天推平苏联”非洲冈比亚为何口出狂言
    “24小时占领中国”、“三天推平苏联”非洲冈比亚为何口出狂言

    “宇宙神国”--冈比亚我们都知道,联合国中最不能惹的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可凡事都有例外,有人就偏偏惹了。西非小国冈比亚总统-叶海亚·贾梅在任时,曾号称他麾下拥有800人的冈比亚大军可以“攻占北美大陆”、“24小时占领中国”、“三天推平苏联”、“横扫欧洲大陆”,只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冈比亚才不需要搞什么政治,“五常”算什么,你们一起上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个与全世界为敌,却安然无恙走到今天的“宇 1学医不能救国冈比亚的奇特之处,在其地理上就有所显现。整个国家版图,就如同一根盲肠一般,深入到邻国塞内加尔的腹...

    2021-03-12 11:57:27
  • 葬送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今年90岁了!
    葬送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今年90岁了!

    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作者:刘梦龙所谓老而不死,不知不觉,戈尔巴乔夫也九十岁了,活得比苏联长寿得多,来得及再看一个时代的开启和落幕。在戈尔巴乔夫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普京和拜登都发了贺电,两份电文都耐人寻味。普京恭维戈氏乃是“卓越、非凡的一代风云人物”,“杰出的当代政治家,对国家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段评价充满了当代俄罗斯政治生活的扭曲味道,作为腐烂母体的霉变产儿,一天不能真正清算戈尔巴乔夫的遗产,那么俄罗斯就一天无法真正从苏联解体的烂泥塘里走出来。而拜登的电文“对自...

    2021-03-12 08:14:59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