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柯劭忞 二十四史 阅读数:

上架时间:2018-09-18 16:11:03


清史稿   清史稿免费在线阅读,清史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清史稿全文阅读,清史稿无弹窗广告阅读,尽在豪仕阅读网二十四史频道!

《清史稿》内容简介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至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ngk豪仕阅读网
成书过程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公之于世,「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ngk豪仕阅读网
  尽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校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ngk豪仕阅读网
  此书的刊印,是由袁金铠主持,金梁经办,于一九二八年出书,共印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这批书我们称为「关外一次本」。后来清史馆的人发现金梁对原稿私自做了改动,他们不同意金梁的增删,于是把北京的存书又做了一些抽换,这批书通称「关内本」。以后东北又印过一次,内容也有所改动,我们称为「关外二次本」。这三种版本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一、全篇的增删。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以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中的八缐对数表,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ngk豪仕阅读网
  二、同一篇中内容改动。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志序,删去志中易类书目六十四种,修改了劳乃宣、沈曾植的传论,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关外二次本压缩了赵尔丰传。 [1] ngk豪仕阅读网
民国三年(1914年),经民国国务院呈文,大总统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人为总纂,总领清史修撰工作,参与者先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稿_卷一七_卷二五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稿_卷一七_卷二五ngk豪仕阅读网
后有一百余人,没有固定编制,人员由馆长聘用。如赵尔巽曾亲自拜访夏孙桐,请其出面任总纂。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馆内设有“功课簿”,记载馆员分工事宜,如柯劭忞撰《天文志》、《时宪志》。缪荃孙撰《儒林传》、《文苑传》、《土司传》。吴廷燮撰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五朝《本纪》、《大臣年表》。吴士鉴撰《地理志》贵州、新疆各一卷、《宗室世系表》、《公主表》、《皇子世表》及《艺文志》初稿。章钰撰《忠义传》、《艺文志》定稿。金兆蕃撰太祖、太宗、顺治三朝列传及《列女传》。秦树声撰《地理志》直隶卷,王大钧撰嘉庆朝列传。夏孙桐撰嘉庆、道光朝列传及《循吏传》、《艺术传》。田应璜撰《地理志》山西一卷。罗惇曧撰《交通志》,戴锡章撰《邦交志》。唐邦治撰《军机大臣年表》。王树楠撰咸丰、同治朝大臣传。叶尔恺撰《宗教志》,其中喇嘛教、基督教、回教各一卷。张采田撰《地理志》江苏卷、《刑法志》、《乐志》、《后妃传》。吴怀清撰《地理志》陕西一卷、《食货志》征榷卷。张书云撰《礼志》,补辑《舆服志》、《选举志》。俞陛云撰《兵志》与部分列传。马其昶撰光宣朝臣工列传,修正《文苑传》。蓝钰撰《地理志》云南一卷。朱师辙有言:“列传撰人甚多,在馆诸人,几人人皆有。以余论,虽以咸同列传为主,而康乾以来各朝,皆曾补撰。盖每朝皆出于众手,惟每朝有主体撰人;又重修整时,归何人为主,则其负责为多。”ngk豪仕阅读网
撰稿期间,往往须请人抄稿,“第一次抄稿,由各人自觅书手缮写,按千字小洋一角,由馆计算”。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 [2] ngk豪仕阅读网
版本历史ngk豪仕阅读网
《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出现了版本问题。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遂趁时局纷扰之际,利用职权,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书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发行,这就是所谓“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当原编纂人员发现金梁私自篡改原稿,便决定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如删去《张勋传》(附张彪传),《康有为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改订了“清史馆职名”;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抽换了《艺文志·序》;修改了个别传记,这就成了所谓“关内本”。以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再作删改、增补,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增加或压缩了个别传略,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七卷,仅有五百二十九卷,这就是所谓“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版本的不同造成了混乱,后来,市场上又有所谓“联合书店影印本”和“日本人铅印本”两种流传。南京国民政府曾两次组织人力。要修改《清史稿》,但因种种原因,毫无结果。《清史稿》的版本比较多,主要有关外本、关内本、金梁重印本、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日本印本等,其中以关外本与关内本最早流传,影响颇大。ngk豪仕阅读网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列举了以下几种:ngk豪仕阅读网
关外本(或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纂定以后,共计536 卷,于1928年在北京ngk豪仕阅读网
赵尔巽ngk豪仕阅读网
赵尔巽ngk豪仕阅读网
印刷。当时资助清史馆的黑龙江方面的金梁担任“校对”,他利用负责刊印之便,私下给自己加了“总阅”的名义,附刻了他自己的《清史稿校刻记》,又修改了某些文字,然后将印成的一千一百部中的四百部运往东北。运到东北的这四百部《清史稿》就被称为“关外本”。后来这个版本经过修改重印,故又称作“关外一次本”。ngk豪仕阅读网
关内本1928年印刷的一千一百部《清史稿》留在关内的七百部,被清史馆的一些人发现了金梁的篡改,又将它改回来,并取消了金梁的“校刻记”和《张勋传》《张彪附传》《康有为传》,就是所谓的“关内本”。实际上,关内本与关外本是同一次印刷的,只是关内本在局部上作了一点抽调。关内本与关外两次本之版本异同,大致如下:关内本删去关外一次本原有的《张勋传附张彪传》中的《张彪传》、《康有为传附康广仁传》中的《康广仁传》以及金梁所撰《校刻记》。而关外二次本只删去关外一次本的《张彪附传》,并抽掉《公主表·序》和《时宪志》末附的《八线对数表》七卷,增加了陈黉举、朱筠、翁方纲三传。按关内本此卷原是《劳乃宣传》《沈曾植传》,无《张勋传》《康有为传》。传后有论,其文为“论曰:乃宣、曾植皆学有远识,本其所学,使获竞其所施,其治绩当更有远到者。乃朝局迁移,挂冠神武,虽皆侨居海滨,而平居故国之思,无时敢或忘者。卒至憔悴忧伤,赍志以没。悲夫!”清史馆对张勋、康有为原定暂不立传,是金梁将二传底稿私自付刻。今关外一次本于《张勋传》后附有《张彪传》。ngk豪仕阅读网
又关内本抽换了关外一次本的《艺文志·序》,因增入的《序》过长,以致脱夺自《易》类《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周易折中》、《周易述义》、《易图解》、《周易补注》、《易翼》、《读易大旨》、《周易裨疏》、《考异》、《周易内传》、《发例》、《周易大象解》、《周易外传》、《易学象数论》、《周易象辞》、《寻门馀论》、《图书辨惑》、《读易笔记》、《周易说略》、《易酌》、《易闻》、《田间易学》、《大易则通》、《闰》、《易史》、《周易疏略》、《易学阐》、《读易绪言》、《易经衷论》、《读易日钞》、《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大指》、《周易观彖》、《周易浅述》、《周易定本》、《易经识解》、《易经筮贞》、《周易明善录》、《易原就正》、《周易通》、《周易辨正》、《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周易筮述》、《周易应氏集解》、《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太极图说遗议》、《河图洛书原舛编》、《乔氏易俟》、《大易通解》、《周易本义蕴》、《周易传注》、《周易筮考》、《学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说》、《周易刳记》、《易经详说》、《易经辨疑》、《周易传义合订》、《易宫》、《读易管窥》、《读易观象惺惺录》、《读易观象图说》、《太极图说》、《周易原始》、《天水答问》、《羲皇易象》、《羲皇易象新补》、《孔门易绪》、《易图明辨》、《身易实义》、《先天易贯》、《易互》、《周易玩辞集解》、《易说》、《易说》、《周易函书约存》、《约注》、《别集》、《易笺》、《周易观象补义略》、《索易肊说》、《周易孔义集说》、《陆堂易学》、《易经揆》、《易学启蒙补》、《易经诠义》、《易经如话》、《周易本义爻征》、《周易图说正编》、《易翼述信》、《周易原始》、《周易浅释》、《易学大象要参》等八十八种之多。关内本有《赵尔丰传》的传文长达二千四百字,而关外二次本压缩至九百二十字,不啻减去了一半以上。关内本《赵尔丰传》作者以赵尔丰为清史馆馆长赵尔巽之亲弟,作此长传,不免有迎合讨好馆长之嫌,故以删削为是。ngk豪仕阅读网
金梁重印本(关外二次本)。1934年,金梁在东北刊行,绝大部分依关外本,只是去掉了志卷29-34的《时宪志》六卷,《公主表·序》等部分,增加了朱筠等三传,总卷数为529卷。ngk豪仕阅读网
上海联合书店影印本。1942年出版,对关内、关外两本的不同处加以选择,多处采用了关内本。它同二十四史《新元史》合为“二十六史”,故亦称为“廿六史本”。ngk豪仕阅读网
日本印本。据说有两个本子,一为大本两册,一为小本二册,从“关外一次本”翻印而来。ngk豪仕阅读网
香港文学研究社印本。1960年出版,依关外一次本付梓。ngk豪仕阅读网
中华书局本。中华书局组织史学工作者,依关外二次本为工作本,将《清史稿》作了标点、分段, 他们审查了关内本、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三种本子的篇目,内容上的不同,作了附注,录出异文,以尽量反映各种本子的优点,对史文的脱、误、衍、倒和异体、古体字作了校改;清朝的避讳字,尽量改回,对已发现的由于行、段错排造成事理不合的地方,进行了查核校正,对于史实错误及同音异译的人名、地点、官名、部落名称等,一般不予改动,但大也作了一定的统一工作。于1977年出版,这是此书问世50 年来最好的版本。(《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上册)》)ngk豪仕阅读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本。1981年印行,两大册。系据关外二次本刻印而成,计529卷,有金梁的校刊记。ngk豪仕阅读网
此外,张其昀、萧一山、彭国栋等人在台湾将《清史稿》略加修改和补充,将其列传分类予以调整而成,名曰《清史》,于六十年代出版,计550卷。
查看全部章节
《清史稿》全部章节目录
《清史稿》卷001 本纪一 太祖本纪
《清史稿》卷002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
《清史稿》卷003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清史稿》卷004 本纪四 世祖本纪一
《清史稿》卷005 本纪五 世祖本纪二
《清史稿》卷006 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
《清史稿》卷007 本纪七 圣祖本纪二
《清史稿》卷008 本纪八 圣祖本纪三
《清史稿》卷009 本纪九 世宗本纪
《清史稿》卷010 本纪十 高宗本纪一
《清史稿》卷011 本纪十一 高宗本纪二
《清史稿》卷012 本纪十二 高宗本纪三
《清史稿》卷013 本纪十三 高宗本纪四
《清史稿》卷014 本纪十四 高宗本纪五
《清史稿》卷015 本纪十五 高宗本纪六
《清史稿》卷016 本纪十六 仁宗本纪
《清史稿》卷017 本纪十七 宣宗本纪一
《清史稿》卷018 本纪十八 宣宗本纪二
《清史稿》卷019 本纪十九 宣宗本纪三
《清史稿》卷020 本纪二十 文宗本纪
《清史稿》卷021 本纪二十一 穆宗本纪一
《清史稿》卷022 本纪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
《清史稿》卷023 本纪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
《清史稿》卷024 本纪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
《清史稿》卷025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
《清史稿》卷026 志一 天文一
《清史稿》卷027 志二 天文二
《清史稿》卷028 志三 天文三
《清史稿》卷029 志四 天文四
《清史稿》卷030 志五
《清史稿》卷031 志六
《清史稿》卷032 志七
《清史稿》卷033 志八
《清史稿》卷034 志九
《清史稿》卷035 志十
《清史稿》卷036 志十一 天文十一
《清史稿》卷037 志十二 天文十二
《清史稿》卷038 志十三 天文十三
《清史稿》卷039 志十四 天文十四
《清史稿》卷040 志十五 灾异一
《清史稿》卷041 志十六 灾异二
《清史稿》卷042 志十七 灾异三
《清史稿》卷043 志十八 灾异四
《清史稿》卷044 志十九 灾异五
《清史稿》卷045 志二十 时宪一
《清史稿》卷046 志二十一 时宪二
《清史稿》卷047 志二十二 时宪三
《清史稿》卷048 志二十三 时宪四
《清史稿》卷049 志二十四 时宪五
《清史稿》卷050 志二十五 时宪六
《清史稿》卷051 志二十六 时宪七
《清史稿》卷052 志二十七 时宪八
《清史稿》卷053 志二十八 时宪九
《清史稿》卷054 志二十九 地理一
《清史稿》卷055 志三十 地理二
《清史稿》卷056 志三十一 地理三
《清史稿》卷057 志三十二 地理四
《清史稿》卷058 志三十三 地理五
《清史稿》卷059 志三十四 地理六
《清史稿》卷060 志三十五 地理七
《清史稿》卷061 志三十六 地理八
《清史稿》卷062 志三十七 地理九
《清史稿》卷063 志三十八 地理十
《清史稿》卷064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清史稿》卷065 志四十 地理十二
《清史稿》卷066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清史稿》卷067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清史稿》卷068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清史稿》卷069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清史稿》卷070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清史稿》卷071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清史稿》卷072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清史稿》卷073 志四十八 地理二十
《清史稿》卷074 志四十九 地理二十一
《清史稿》卷075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清史稿》卷076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清史稿》卷077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清史稿》卷078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清史稿》卷079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清史稿》卷080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清史稿》卷081 志五十六 地理二十八
《清史稿》卷082 志五十七 礼一(吉礼一)
《清史稿》卷083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清史稿》卷084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清史稿》卷085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清史稿》卷086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清史稿》卷087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清史稿》卷088 志六十三 礼七(嘉礼一)
《清史稿》卷089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清史稿》卷090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清史稿》卷091 志六十六 礼十(宾礼)
《清史稿》卷092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清史稿》卷093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清史稿》卷094 志六十九 乐一
《清史稿》卷095 志七十
《清史稿》卷096 志七十一
《清史稿》卷097 志七十二
《清史稿》卷098 志七十三 乐五
《清史稿》卷099 志七十四
《清史稿》卷100 志七十五
《清史稿》卷101 志七十六
《清史稿》卷102 志七十七
《清史稿》卷103 志七十八
《清史稿》卷104 志七十九
《清史稿》卷105 志八十
《清史稿》卷106 志八十一
《清史稿》卷107 志八十二
《清史稿》卷108 志八十三
《清史稿》卷109 志八十四
《清史稿》卷110 志八十五
《清史稿》卷111 志八十六
《清史稿》卷112 志八十七
《清史稿》卷113 志八十八
《清史稿》卷114 志八十九
《清史稿》卷115 志九十
《清史稿》卷116 志九十一
《清史稿》卷117 志九十二
《清史稿》卷118 志九十三
《清史稿》卷119 志九十四
《清史稿》卷120 志九十五
《清史稿》卷121 志九十六
《清史稿》卷122 志九十七
《清史稿》卷123 志九十八
《清史稿》卷124 志九十九
《清史稿》卷125 志一百
《清史稿》卷126 志一百一
《清史稿》卷127 志一百二
《清史稿》卷128 志一百三
《清史稿》卷129 志一百四
《清史稿》卷130 志一百五
《清史稿》卷131 志一百六
《清史稿》卷132 志一百七
《清史稿》卷133 志一百八
《清史稿》卷134 志一百九
《清史稿》卷135 志一百十
《清史稿》卷136 志一百十一
《清史稿》卷137 志一百十二
《清史稿》卷138 志一百十三
《清史稿》卷139 志一百十四
《清史稿》卷140 志一百十五
《清史稿》卷141 志一百十六
《清史稿》卷142 志一百十七
《清史稿》卷143 志一百十八
《清史稿》卷144 志一百十九
《清史稿》卷145 志一百二十
《清史稿》卷146 志一百二十一
《清史稿》卷147 志一百二十二
《清史稿》卷148 志一百二十三
《清史稿》卷149 志一百二十四
《清史稿》卷150 志一百二十五
《清史稿》卷151 志一百二十六
《清史稿》卷152 志一百二十七
《清史稿》卷153 志一百二十八
《清史稿》卷154 志一百二十九
《清史稿》卷155 志一百三十
《清史稿》卷156 志一百三十一
《清史稿》卷157 志一百三十二
《清史稿》卷158 志一百三十三
《清史稿》卷159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清史稿》卷160 志一百三十五
《清史稿》卷161 表一 皇子世表一
《清史稿》卷162 表二 皇子世表二
《清史稿》卷163 表三 皇子世表三
《清史稿》卷164 表四 皇子世表四
《清史稿》卷165 表五 皇子世表五
《清史稿》卷166 表六 公主表
《清史稿》卷167 表七 外戚表
《清史稿》卷168 表八
《清史稿》卷169 表九
《清史稿》卷170 表十
《清史稿》卷171 表十一
《清史稿》卷172 表十二
《清史稿》卷173 表十三
《清史稿》卷174 表十四
《清史稿》卷175 表十五
《清史稿》卷176 表十六
《清史稿》卷177 表十七 军机大臣年表二
《清史稿》卷178 表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一上
《清史稿》卷179 表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一下
《清史稿》卷180 表二十 部院大臣年表二上
《清史稿》卷181 表二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清史稿》卷182 表二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三上
《清史稿》卷183 表二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清史稿》卷184 表二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四上
《清史稿》卷185 表二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清史稿》卷186 表二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清史稿》卷187 表二十七 部院大臣年表五下
《清史稿》卷188 表二十八 部院大臣年表六上
《清史稿》卷189 表二十九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清史稿》卷190 表三十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清史稿》卷191 表三十一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清史稿》卷192 表三十二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清史稿》卷193 表三十三 部院大臣年表八下
《清史稿》卷194 表三十四 部院大臣年表九上
《清史稿》卷195 表三十五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清史稿》卷196 表三十六 部院大臣年表十
《清史稿》卷197 表三十七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附)
《清史稿》卷198 表三十八 疆臣年表二(各省河督附)
《清史稿》卷199 表三十九 疆臣年表三(各省漕督附)
《清史稿》卷200 表四十 疆臣年表四
《清史稿》卷201 表四十一 疆臣年表五(各省巡抚)
《清史稿》卷202 表四十二 疆臣年表六(各省巡抚)
《清史稿》卷203 表四十三 疆臣年表七(各省巡抚)
《清史稿》卷204 表四十四 疆臣年表八(各省巡抚)
《清史稿》卷205 表四十五 疆臣年表九(各边将军)
《清史稿》卷206 表四十六 疆臣年表十各(都统大臣)
《清史稿》卷207 表四十七 疆臣年表十一
《清史稿》卷208 表四十八 疆臣年表十二
《清史稿》卷209 表四十九 部世表一
《清史稿》卷210 表五十
《清史稿》卷211 表五十一
《清史稿》卷212 表五十二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清史稿》卷213 表五十三 交聘年表二(各国遣驻使)
《清史稿》卷214 列传一 后妃
《清史稿》卷215 列传二 诸王一
《清史稿》卷216 列传三 诸王二
《清史稿》卷217 列传四 诸王三
《清史稿》卷218 列传五 诸王四
《清史稿》卷219 列传六 诸王五
《清史稿》卷220 列传七 诸王六
《清史稿》卷221 列传八 诸王七
《清史稿》卷222 列传九
《清史稿》卷223 列传十
《清史稿》卷224 列传十一
《清史稿》卷225 列传十二
《清史稿》卷226 列传十三
《清史稿》卷227 列传十四
《清史稿》卷228 列传十五
《清史稿》卷229 列传十六
《清史稿》卷230 列传十七
《清史稿》卷231 列传十八
《清史稿》卷232 列传十九
《清史稿》卷233 列传二十
《清史稿》卷234 列传二十一
《清史稿》卷235 列传二十二
《清史稿》卷236 列传二十三
《清史稿》卷237 列传二十四
《清史稿》卷238 列传二十五
《清史稿》卷239 列传二十六
《清史稿》卷240 列传二十七
《清史稿》卷241 列传二十八
《清史稿》卷242 列传二十九
《清史稿》卷243 列传三十
《清史稿》卷244 列传三十一
《清史稿》卷245 列传三十二
《清史稿》卷246 列传三十三
《清史稿》卷247 列传三十四
《清史稿》卷248 列传三十五
《清史稿》卷249 列传三十六
《清史稿》卷250 列传三十七
《清史稿》卷251 列传三十八
《清史稿》卷252 列传三十九
《清史稿》卷253 列传四十
《清史稿》卷254 列传四十一
《清史稿》卷255 列传四十二
《清史稿》卷256 列传四十三
《清史稿》卷257 列传四十四
《清史稿》卷258 列传四十五
《清史稿》卷259 列传四十六
《清史稿》卷260 列传四十七
《清史稿》卷260 列传四十八
《清史稿》卷261 列传四十九
《清史稿》卷262 列传五十
《清史稿》卷263 列传五十一
《清史稿》卷264 列传五十二
《清史稿》卷265 列传五十三
《清史稿》卷266 列传五十四
《清史稿》卷267 列传五十五
《清史稿》卷268 列传五十六
《清史稿》卷269 列传五十七
《清史稿》卷270 列传五十八
《清史稿》卷271 列传五十九
《清史稿》卷272 列传六十
《清史稿》卷273 列传六十一
《清史稿》卷274 列传六十二
《清史稿》卷275 列传六十三
《清史稿》卷276 列传六十四
《清史稿》卷277 列传六十五
《清史稿》卷278 列传六十六
《清史稿》卷279 列传六十七
《清史稿》卷280 列传六十八
《清史稿》卷281 列传六十九
《清史稿》卷282 列传七十
《清史稿》卷283 列传七十一
《清史稿》卷284 列传七十二
《清史稿》卷285 列传七十三
《清史稿》卷286 列传七十四
《清史稿》卷287 列传七十五
《清史稿》卷288 列传七十六
《清史稿》卷289 列传七十七
《清史稿》卷290 列传七十八
《清史稿》卷291 列传七十九
《清史稿》卷292 列传八十
《清史稿》卷293 列传八十一
《清史稿》卷294 列传八十二
《清史稿》卷295 列传八十三
《清史稿》卷296 列传八十四
《清史稿》卷297 列传八十五
《清史稿》卷298 列传八十六
《清史稿》卷299 列传八十七
《清史稿》卷300 列传八十八
《清史稿》卷301 列传八十九
《清史稿》卷302 列传九十
《清史稿》卷303 列传九十一
《清史稿》卷304 列传九十二
《清史稿》卷305 列传九十三
《清史稿》卷306 列传九十四
《清史稿》卷307 列传九十五
《清史稿》卷308 列传九十六
《清史稿》卷309 列传九十七
《清史稿》卷310 列传九十八
《清史稿》卷311 列传九十九
《清史稿》卷312 列传一百
《清史稿》卷313 列传一百一
《清史稿》卷314 列传一百二
《清史稿》卷315 列传一百三
《清史稿》卷316 列传一百四
《清史稿》卷317 列传一百五
《清史稿》卷318 列传一百六
《清史稿》卷319 列传一百七
《清史稿》卷320 列传一百八
《清史稿》卷321 列传一百九
《清史稿》卷322 列传一百十
《清史稿》卷323 列传一百十一
《清史稿》卷324 列传一百十二
《清史稿》卷325 列传一百十三
《清史稿》卷326 列传一百十四
《清史稿》卷327 列传一百十五
《清史稿》卷328 列传一百十六
《清史稿》卷329 列传一百十七
《清史稿》卷330 列传一百十八
《清史稿》卷331 列传一百十九
《清史稿》卷332 列传一百二十
《清史稿》卷333 列传一百二十一
《清史稿》卷334 列传一百二十二
《清史稿》卷335 列传一百二十三
《清史稿》卷336 列传一百二十四
《清史稿》卷337 列传一百二十五
《清史稿》卷338 列传一百二十六
《清史稿》卷339 列传一百二十七
《清史稿》卷340 列传一百二十八
《清史稿》卷341 列传一百二十九
《清史稿》卷342 列传一百三十
《清史稿》卷343 列传一百三十一
《清史稿》卷344 列传一百三十二
《清史稿》卷345 列传一百三十三
《清史稿》卷346 列传一百三十四
《清史稿》卷347 列传一百三十五
《清史稿》卷348 列传一百三十六
《清史稿》卷349 列传一百三十七
《清史稿》卷350 列传一百三十八
《清史稿》卷351 列传一百三十九
《清史稿》卷352 列传一百四十
《清史稿》卷353 列传一百四十一
《清史稿》卷354 列传一百四十二
《清史稿》卷355 列传一百四十三
《清史稿》卷356 列传一百四十四
《清史稿》卷357 列传一百四十五
《清史稿》卷358 列传一百四十六
《清史稿》卷359 列传一百四十七
《清史稿》阅读提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或者相应的出版社。本站所有的作品,图书,资料均为网友更新上传,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删除,谢谢!

①:若你发现作者柯劭忞小说《清史稿》最新章节,而豪仕阅读网没有更新《清史稿》,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作者柯劭忞所写的《清史稿》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我们转载的目的是解决众多读者有时候不方便实体书阅读的问题,比如在公交上阅读电子版更好点

③:《清史稿》是一部优秀的柯劭忞作品,会员转载到本站只是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强烈建议您购买实体书,闲暇时光细细品味不失为一种书香享受

④:小说《清史稿》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豪仕阅读网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

⑤:《清史稿》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情节动人,文笔优美,让人看了心痒痒的,为了让《清史稿》作者柯劭忞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或者购买正式出版的正版图书收藏翻阅。

⑥:请多多推广宣传《清史稿》,也是对《清史稿》作者柯劭忞的一种另类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

重要声明:《清史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豪仕阅读网只为原作者柯劭忞的书籍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柯劭忞并收藏《清史稿》最新章节。

Powered By 豪仕阅读网

京ICP备18009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