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袁世凯葬礼真实画面,四个细节揭秘其葬礼:确属皇帝规格

作者 :洁香 2022-11-05 13:25:16 围观 : 评论

这是袁世凯葬礼的真实影像,即便生前的复辟帝制让他一度声名狼藉,但他死后的葬礼规模依然非常宏大,甚至可以直接媲美国丧。那么这样一个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人,凭什么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呢?又是谁帮助操持了这一场葬礼?

功过难辨

近代史上,我们对袁世凯这个人的评价一向是贬大于褒。因为他的告密,戊戌六君子惨遭慈禧太后迫害,戊戌变法也因此失败。也因为他企图恢复“帝制”,窃取了孙中山等人的革命胜利果实。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个人的生平,也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出身,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非常显赫的。他出生于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上面的叔祖都曾身居高位,做过总督,也参与过镇压叛乱。而在这样的家庭里,袁世凯当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过大概也是受到叔祖的影响,小小年纪的袁世凯启蒙后不久就对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立志学“万人敌”。

“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年少气盛的袁世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旁人都笑他是读书读“傻”了。但此时这些人大概没想到,这个痴迷兵法的少年,日后差一点一语成谶,凭借自己的本事“横行天下”。

其实按照我国封建王朝的传统以及袁世凯家中的长辈对他的期待,这个少年原本应该和那个年代的诸多读书人一样,老老实实的走上科举的道路。而事实上,袁世凯也确实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成绩都不太理想。按照他的计划,他本该一边历练自己,一边接着走科举道路,这也是当时普遍世家读书人的出路。但一封来自朝鲜的求助信就此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一纸求助文书就这样来到了中国,当时23岁的袁世凯就这样随着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战场上的袁世凯将自己此前看的兵书全部用到了实战中,也因为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不但让清政府发现了这个青年的军事才能,朝鲜人民也空前的欢迎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将。

袁世凯爱国吗?他未曾在任何文书资料里表达过他对这个国家的感情,但至少,他其实是想过要挽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的。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期间曾经有爱国人士组织了一场维新变法。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这场变法最终只以失败告终,但在这支救亡图存的浪潮当中,袁世凯正是其中的一位。

袁世凯其实早就意识到了清廷的不靠谱,细数他的一生,军事上,他从1903年就开始致力于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政治上,他积极推行新政,支持官制改革,完善近代法律;教育上,他也主张新式教育,甚至带头创办了山东大学。


更重要的是,清朝除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其实袁世凯也一直坚持禁毒。而为了能有效禁止鸦片的流通,他执政期间尝试过颁布各种法条律令,企图从根源上解决一切祸患的源头。

成为大总统后,他也一直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即使面对英国的恫吓和哄骗,面对和日本签订的耻辱条约,他只是表示:“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可以说他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原则,从未退缩过。

如果不是后来对那个位子动了不该有的心思,袁世凯本该能够在政治和军事走得更远。亦或许到那个时候,我们今天的历史书又要换一种写法。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许袁世凯从一开始立场和看待问题的局限性,也注定了他今天这样的结局。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

辉煌落幕

袁世凯所要推行的帝制,其实和他刚刚推翻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一样。作为晚清时期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又曾饱受过封建帝制带来的痛苦,他早就清楚这样的君主专制,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从一开始,他想要效仿的就是日本或德国式的君主制,这也和他的儿子早年留学德国,对德国制度较为熟悉有些关联。


但是很显然,中国此前并没有建立这种制度的先例,袁世凯也并没有一套优秀的案例可以拿来“照搬”。对这个坐上临时大总统位置的人来说,他的脑海中不过只是一套国家制度的空架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理论支撑。再加上成长与晚清的封建帝制,其实他身边的人多多少少还是迷恋权势带来的好处的,尤其是他的长子袁克定,一度沉醉于“皇太子”的权势,这也为他企图恢复“帝制”打下了基础。

其实,如果给袁世凯多一点时间慢慢摸索,走上正确的道路也许并非没有可能,不过历史不会重来,袁世凯因为自己的野心招来的失败也成为定局。回顾他的成败,可以说是“成也民心,败也民心”,袁世凯用自己的军事天赋和大兴改革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也因为长子袁克定求权心切,伪造《顺天时报》,假揽民心而失败。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为推行君主立宪失败,遭到各地讨伐,一时间全国起义队伍四起,袁世凯名声一落千丈。最终因为忧愤成疾,尿毒症不治而亡。


虽然去世前,袁世凯留下手书,希望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仅由袁家人操办即可。但是其继任者黎元洪感念他的功德,考虑到他一生为北洋政府做的贡献,还是以国丧的规格为他大办了一场葬礼。

堪比国丧的葬礼

袁世凯的去世在当时整个中国都造成了一定的轰动,尤其在整个北洋政府中间,谁都没预料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突然离世。虽然去世前,他的行为已经饱受诟病,但考虑到,清政府能如此快的覆灭,袁世凯确实功不可没,北洋政府还是给他了去世后应有的体面。

事实上,一直到袁世凯去世,他所谓的“改国号、称帝”都没有得到公开的承认,但曾经他的身份也确确实实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在民间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所以他的葬礼规格在当时半成国丧,比之光绪帝和慈禧,甚至我国历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是不遑多让的。


当时民国刚刚建立,对于这个初初建立的国家们的国丧,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没有人有正确答案。于是黎元洪还是决定按照之前的国丧形式,再结合袁世凯生前的爱好为他操办这场葬礼。当时据说黎元洪给袁世凯葬礼拨款的金额足足有50万元,这在今天都不算是小钱,更何况是在100多年前。

在这种大手笔下,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袁世凯的棺椁前后围了不少人。虽然这一时期他的名声褒贬不一,但毕竟当政多年,他的人脉网也确实是不小的。影响资料中的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也好,平民也罢,无疑都是前来吊唁这位“临时大总统”的去世的。这其中有四个细节也能看出,北洋政府对袁世凯的葬礼确实十分用心。

细心地人应该能从这些画面里察觉到一些违和的地方,在丧葬的乐队当中,不但有中国传统的丧葬乐队,还出现了一些西洋乐队的身影。送葬的队伍里也是夹杂着中国传统的服饰和一些西洋新式服装的人。除了因为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转变之外,这其实和袁世凯身前的喜好有关,这位思想先进的“大总统”不止推行西方教育,自己本身也愿意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当然,最显眼的细节其实是这次的抬棺队伍。我们可以看到,没出新华门的时候,这支抬棺队伍只有32人,但镜头一转,出了新华门后,这支抬棺队伍明显增加了不止一倍。这其实也是当时清朝皇室一贯的丧葬传统,新华门后,80人组成的抬棺队伍在两排警察的护送下渐渐走远,整个场面的严肃程度远超慈禧太后当年。

而还有一处也能看出袁世凯,确实是以国葬出殡的地方在堂罩上。虽然镜头离得远,当年的像素也不够清楚,但我们此时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堂罩的顶上是一颗象征地位的珠宝,而它周围则是一针一线绣出的龙纹图案,可以看出布料也是比较名贵的绸缎。对比早年间光绪帝和慈禧的堂罩,几乎没什么差别。

除此之外,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当时北洋政府还下令停止了当天全国的所有娱乐活动,工厂停工、学校停学,就连国旗当时也是降半旗处理。当时的掌舵者的之一的段祺瑞还特意让自己的太太带着孩子去给袁世凯守灵,以示对他的尊重。


不过,在中南海怀仁堂停灵21天之后,袁世凯的棺椁最后还是在两个团士兵的看护下,由一条专门的火车道运送回了他一切成败的起点,也就是他的老家——河南安阳。致此这个身前毁誉参半的人,结束了他一生的故事,今天的河南安阳太平庄我们还能看到他的“袁林”,或许长眠于此的袁世凯,看到今日之中国,也会唏嘘自己当年的选择吧。

相关文章

  • 1997年四川老兵三婚,新婚之夜意外发现,新娘竟是失散60年的发妻
    1997年四川老兵三婚,新婚之夜意外发现,新娘竟是失散60年的发妻

    1997年,四川一83岁的老人喜结三婚,新婚之夜发现妻子竟隐瞒了真实姓名,当问出其本名后,老人惊呼:“我以前娶过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邱大明和李德芳结婚照这个83岁的老人,名叫邱大明,四川荣昌县人,1936年,服役于川军第20军。21岁那年,邱大明跟随部队辗转到宣汉驻扎。当时,部队里有一个叫余凯的司务长,经常到村里买买菜什么的,一来二去,就和村里的村民混熟了。在一次偶然的闲聊中,余凯从农妇李...

    2022-11-05 13:25:28
  •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长女晚年被找到,为何没能与父母相认?
    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长女晚年被找到,为何没能与父母相认?

    引言:提及毛主席的女儿,很多人可能都只会想到李敏(原名毛娇娇)和李讷。殊不知在这两个女儿出生之前,毛主席就已经有女儿了。而她,就是杨月花(原名毛金花)。据悉主席的这个女儿之所以不出名,在很大程度上跟她曾不幸流落于民间有关。纵使后来主席和妻子贺子珍努力寻找过她,也终究只是收到了有关她的噩耗而已。好在建国后经过众人的努力寻找,杨月花最终被找了回来。既然如此,那按说她很该顺利与父母团聚才对。但实际上,...

    2022-11-05 13:25:26
  • 乡村啃老族现状:60岁父母种地打工,30岁孩子好吃懒做心安理得
    乡村啃老族现状:60岁父母种地打工,30岁孩子好吃懒做心安理得

    在东北地区的工地上,大部分干活的都是六十岁、甚至是七十岁的老人。五十多岁的劳动力在工地上都算是年轻的,二三十岁的十分少见,真的去了干几天基本都吃不了苦就跑了。有个工地放线的老技术工人说,“就算是留下来要跟着学技术的年轻人,也是不爱主动干活,自己作为师父还要恭敬他,哪里是徒弟,简直是“徒爹”。工地的活又脏又累,有时候为了赶工期,顶着雨干活,或者晚上加班到十一点,早上六点再接着干是常事。这些老人干的...

    2022-11-05 13:25:24
  • 1975年毛主席审批大军区任职名单,看到王辉球后批示:把副改成正
    1975年毛主席审批大军区任职名单,看到王辉球后批示:把副改成正

    前言1975年一份重要文件摆在了毛主席的案头,在文件当中的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名字就是王辉球。这个熟悉的名字,将毛主席带回了当初那段峥嵘的岁月当中,在看完文件以后,他却发现这位忠诚能干的革命同志,只被任命为一个副的政治委员!毛主席深知这位同志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好同志,只给王辉球一个副政治委员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主席当即批示道:“王辉球同志我是十分了解的,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他的能力得到了许...

    2022-11-05 13:25:19
  • 袁世凯葬礼真实画面,四个细节揭秘其葬礼:确属皇帝规格
    袁世凯葬礼真实画面,四个细节揭秘其葬礼:确属皇帝规格

    这是袁世凯葬礼的真实影像,即便生前的复辟帝制让他一度声名狼藉,但他死后的葬礼规模依然非常宏大,甚至可以直接媲美国丧。那么这样一个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人,凭什么有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呢?又是谁帮助操持了这一场葬礼?功过难辨近代史上,我们对袁世凯这个人的评价一向是贬大于褒。因为他的告密,戊戌六君子惨遭慈禧太后迫害,戊戌变法也因此失败。也因为他企图恢复“帝制”,窃取了孙中山等人的革命胜利果实。但如果仔细研究...

    2022-11-05 13:25:16
  • 1954年,汤恩伯赴日本就医死在手术台上,老蒋:他五年前就该死
    1954年,汤恩伯赴日本就医死在手术台上,老蒋:他五年前就该死

    这一天显得格外阴冷,而远在异国他乡的故人却在痛苦挣扎中逝去了,而对于他的离世,却有不少人在拍手叫好,尤其是老蒋,冷哼:“他早在五年前就该死了”。到底是做了多么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才会被别人这么背后说自己?这位主人公名叫汤恩伯,恩伯,报恩于伯伯,却不报恩于父母。他在1954年远赴了日本去治病,不巧的是他却死在了手术台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背后有什么难以言喻的事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其中的轶...

    2022-11-05 13:25:12
  • 回顾:女子骑平衡车摔倒身亡,家属向厂家索赔213万,法院判了
    回顾:女子骑平衡车摔倒身亡,家属向厂家索赔213万,法院判了

    原标题:回顾:女子骑平衡车摔倒身亡,家属向厂家索赔213万,法院判了 随着人们对于出行要求的逐渐提升,各种多样化的出行工具也逐渐展现。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平衡车,在做好“回家最后一公里”上要比共享单车做得更好,但是平衡车究竟是算机动车,还是算非机动车呢?它的安全隐患又有什么保障。 女子骑平衡车摔倒身亡 随着平衡车在消费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置这种产品用于日常的使用,不仅可以短距离地使用,...

    2022-11-05 13:01:00
  • 回顾:“狂人日记”,小学生开学前狂补40篇日记,学到胡适的精髓
    回顾:“狂人日记”,小学生开学前狂补40篇日记,学到胡适的精髓

    原标题:回顾:“狂人日记”,小学生开学前狂补40篇日记,学到胡适的精髓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被作业支配的恐惧吗?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年纪正是爱玩的时候,但是因为学习的负担遏制了他们的天性,当然学习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随着学业压力的越来越大,小学生的时间已经被作业所填满了。物极必反,遇到假期,作业是什么?玩才是正道。 小学生开学前狂补40篇日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快乐的时候一定是假期,在...

    2022-11-05 13:01:00
  • 回顾:一对新人结婚,新娘过于漂亮,鲜明对比引起网友热议
    回顾:一对新人结婚,新娘过于漂亮,鲜明对比引起网友热议

    原标题:回顾:一对新人结婚,新娘过于漂亮,鲜明对比引起网友热议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经历了婚姻夫妻双方就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再像婚前那样随心所欲了。而对于婚姻来说,领证是法律上的认可,而真正被人所重视的还是婚礼当天的仪式,各地亲友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也会让婚礼的氛围增色不少。 新人结婚,新娘过于漂亮 对于小夫妻来说婚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每个人也会为了自己的婚礼忙前忙后,毕竟能够...

    2022-11-05 13:01:00
  • 回顾:45岁富婆相亲53岁大哥,大哥:不行!这女子做生意的不合适
    回顾:45岁富婆相亲53岁大哥,大哥:不行!这女子做生意的不合适

    原标题:回顾:45岁富婆相亲53岁大哥,大哥:不行!这女子做生意的不合适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但是因为三观不合而导致婚姻破碎的不在少数,因此在认识之初就要了解对方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后面矛盾的房。但是总有一些人认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好高骛远的思维让自己和想要的幸福越来越远。 45岁富婆相亲遇53岁大哥 李大姐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很有想法的人,她不甘心自己过完一段平凡的一生,...

    2022-11-05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