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没有成为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作者 :鑫依 2024-05-04 04:40:56 围观 : 评论


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有6个师长。

1955年授衔仪式上,其他师长都被授予元帅军衔。

唯独一人没有成为元帅,而是被授予上将军衔。


授衔仪式

但是他晚年却当选了副主席,儿子也成了将军。

这人究竟是谁?

为何没有成为元帅呢?


出生于书香门第

此人名叫萧克,1907年出生在湖南嘉禾县。

他的家庭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和曾祖父都考取了功名,三祖父更是全家的骄傲。

祖父一辈子都在教书,三个儿子也得到了他的真传。


家里虽然还有几亩良田,但要给地主交租。

萧克的父亲得抚养6个孩子,因此生活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萧克和兄弟姐妹们非常懂事,虽然年纪小,但总会帮忙干活。

大哥作为长子,看着父亲劳累的模样十分心疼。


便主动辍学赚钱,帮助父母分担家庭重担。

萧克和二哥依然继续到私塾读书,当时的当时的塾师正是萧克三伯父的儿子。

虽然有着亲戚关系,但塾师并没有对他放松管教。

在这里他学习了解到更多知识,能够熟读“四书五经”。


萧克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总会积极的询问不懂的知识。

在萧克记忆里,母亲虽然不识字,却能背诗。

经过母亲的熏陶,萧克脑海中全都是古诗词知识。


父亲也会亲自教导他,为少年的萧克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私塾时,塾师经常教他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

三伯父虽然是个胆小的旧知识分子,不敢乱谈政治。

但在日常生活中,萧克可以明显从三伯父身上感受到他对新革命的赞赏。


萧克喜欢学习,家中的书都被他读完了,他便跑到三伯父家去看书。

三伯父是个胆小的人,但会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辛亥革命”。

萧克的父亲更加直接张扬,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盗取。

萧父知道后立刻参加了反对运动,结果被进了监狱,受到了对方的折磨。


萧克开始意识到,现在的国家并不安定。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场灾难正在悄无声息的到来。


参军报国

1921年,萧克在年高等小学。

这天,有个同学急忙跑来告诉他有兵拿着枪去萧克家里了。

萧克一听急忙往家跑,知道家里肯定是要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大地主萧仁秋被一帮“绿林”打劫,他以为是萧家的主意。


因为“绿林”的头目,曾在萧家度过书,和萧克两哥哥的关系也非常好。

萧任秋不敢找“绿林”算账,只能跑萧家撒气。

萧父为了息事宁人,主动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们,并给了他们一些钱。


本以为这件事情能很快结束,可萧仁秋仿佛尝到了甜头。

经常带着士兵到萧家“做客”,萧父知道他们的目的,只能花钱买平安。

萧家本就生活的很困那,却被他们步步相逼。


1922年,萧仁秋派手下将萧克的大哥萧克昌和堂哥萧武侠骗到团防局。

萧仁秋曾是萧父的学生,还是萧武侠的兄弟,本以为不会出什么意外。

可没想到,不久后抬回来的人两人冰冷的尸体。


萧家在那时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了,对于恶霸无力反抗。

只有绝望的悲伤,而萧克心中也被仇恨填满。

萧克二哥在长沙读书,接到消息时气愤不已,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在二哥寄来的家书中,萧克知道恶霸草菅人命的暴行,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达打到的对象。


不久后二哥就弃文从军,到广州考上了军官学校,立志保家卫国。

那时的萧克决定和二哥一样去参军。

但他明白想要有一番作为,仅凭现在的学习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在他16岁时靠入了学制最短,同时兼顾学费较低的嘉禾县甲种师范学校。

进入学校后,萧克埋头苦学。

白天是满满当当的课程,他会在课余时间温习功课,学习了解军事书籍。

晚上他为了补贴家用,总会卖苦力挣钱。


左一萧克

为了不落下功课,萧克随时都捧着一本书。

家庭经济不好,萧克身穿的衣服都有几处破洞,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萧克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一心扑在学习上。


1926年,他从嘉禾县甲种师范学校毕业,决定前往广州。

由于到广州路途较远,有许多老师自发借给他大量路费。

那时萧克并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因为那时他是陪伴在父母身边唯一的儿子。


等萧克抵达广州时错过了黄埔军校的报名时间,只能先考入宪兵教练所。

1927年3月,萧克加入叶挺独立团,并担任政治指导员,走上了从军之路。


上将之首

1927年,刚满20岁的萧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了也挺领导的起义队伍。

此后,在多次重要任务中都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1928年5月11日,萧克率领士兵们和国名党正面交战。

他趁敌人不备,将他们打得四处逃窜,之后乘胜追击,占领永新县城。


萧克因此被战士们成为“儒将”。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担任许多重要战役的指挥官,也是军校的创造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部队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急需创办一所军事高校。


中央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萧克: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萧克知道事这项任务坚决,但依然决定接下这项重担。

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和军校的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萧克再次挑起重担,为此阅读了许多军事书籍,向苏联学习经验。


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军的军队行为准则,和培养人才的计划。

为了了解更多军事经验,萧克多次到西方国家学习他们的军事管理和建设。

经过多次考察,确定了军事高校的建设地址,精心挑优秀的教员。


萧克提出了“三级制”院校培训体制,创办125所军事院校。

为中国人名解放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奉献。

建国后,萧克一直关注着新中国军事教育。


左:萧克

1955年,军衔评定时,萧克没有被封为元帅,也没有评上大将。

只是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居57为上将之首。

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和遗憾,但萧克本人却毫不在意。


他说:“比起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战友,我能活着已经非常幸运了。”

军衔在他眼中,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萧克虽然是个军人,但是他也十分擅长写文章。

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感受到战士们奋勇厮杀的激情。

萧克所盼望的和谐平社会,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离他越来越近。


萧克根据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写出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

期间有人用《罗霄军》挑事,被当做反面教材。

1985年,萧克退休后有大把时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希望能出版此书。


最终,七十岁高龄的萧克对全书进行了修改。

从40万字改到25万字,书名定为《浴血罗霄》,还获得茅盾文学奖。


萧克有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在战争中牺牲,只有小儿子萧星华活下来了。

1980年,萧克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但对儿子依然很严厉。

儿子没有辜负他的希望,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的军衔。


◐◐◐◐●☛█▼▲◐◐◐◐●☛█▼▲◐◐◐◐●☛█▼▲HTTP://WWW.dfjb.net███████████████████████████东方金报网

结语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102岁。

萧克一生坦坦荡荡,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萧克的革命功勋和他在沙场、文坛的传奇被后人传颂。


每日更新优质内容,点击”关注”不迷路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文章

  • 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没有成为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没有成为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有6个师长。1955年授衔仪式上,其他师长都被授予元帅军衔。唯独一人没有成为元帅,而是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仪式但是他晚年却当选了副主席,儿子也成了将军。这人究竟是谁?为何没有成为元帅呢?出生于书香门第此人名叫萧克,1907年出生在湖南嘉禾县。他的家庭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和曾祖父都考取了功名,三祖父更是全家的骄傲。祖父一辈子都在教书,三个儿子也得到了...

    2024-05-04 04:40:56
  • 关羽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除了忠义,还有2个原因!
    关羽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除了忠义,还有2个原因!

    关羽关二爷,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忠义的化身,而关羽之所谓被认为忠义无双,就是因为他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关羽被迫跟随曹操后,阵斩颜良破文丑,曹操封侯赐金,但关羽还是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刘备身边。历来大家认为关二爷回到大哥刘备身边,就是因为忠义,其实除了忠义,还有2个原因:曹操抢了关羽看上的女人据《蜀记》和《献帝传》,公元198年曹操、刘备带兵在下邳包围了吕布,吕布派部将秦宜禄向袁术求救。袁术把汉朝...

    2024-05-04 04:40:54
  • 《沁园春雪》中为何提“唐宗宋祖”,而不是明祖或清祖?
    《沁园春雪》中为何提“唐宗宋祖”,而不是明祖或清祖?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除了革命之外,还特别热爱历史和文学,在诗词上的造诣尤为高深。毛主席在读史看书的时候,总是会用独到的眼光和犀利的语言去对各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点评,而把毛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总结在一起的大成之作当属名篇《沁园春·雪》。这是一首传颂近一个世纪,大家也都耳熟能详的诗篇,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毛主席对历代伟大帝王的态度,有些朋友就提出,为什么毛主席会选用“唐宗宋祖”而不是“明祖”或者“...

    2024-05-04 01:27:50
  • 一夜消失的楼兰古文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一夜消失的楼兰古文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无论何时,楼兰这两个字的出现,都不知会扰乱多少人的心跳。那里曾经繁华热闹、车水马龙,那里曾经物阜货丰、财源茂盛,那里曾经被称为西域乐土、沙漠天堂,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然而,它却仿佛人间蒸发般突然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诡异莫测的太阳墓地、历经4000年睫毛仍根根分明的小河公主,它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史书中的楼兰:夹在汉朝和匈奴间的墙头草如今,楼兰已经成了神秘的代名词,但在真实的历史上...

    2024-05-04 01:27:47
  • 丁盛指挥所的成员,九一三事件后被下放,复出后担任大军区顾问
    丁盛指挥所的成员,九一三事件后被下放,复出后担任大军区顾问

    1962年秋天,五十四军军长丁盛率领130师进入西藏,准备参加边境地区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当时他们是从四川进入西藏,先乘坐火车,再坐汽车,再骑马、步行,到达中印边界后建立了一座指挥所,因为指挥官是丁盛,所以指挥所也被称为“丁指”。丁盛指挥所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五十四军的将领,包括副军长韦统泰,政治部主任蓝亦农等。在“丁指”的指挥下,解放军取得瓦弄大捷,打败了印军,保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今天我们故事...

    2024-05-04 01:27:44
  • 1968年老农在山洞发现一把金斧,正要去捡,却见一具骼髅盯着自己
    1968年老农在山洞发现一把金斧,正要去捡,却见一具骼髅盯着自己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1968年,内蒙古的一个农民意外进入了一处山洞,农民在里面发现了一把金斧头。正当农民要去捡这把金斧头时,他却发现边上还有一具骷髅。这具骷髅直勾勾的“看着”农民,受到惊吓的他拿起斧头拔腿就跑。这个山洞里为什么会出现一把金斧头?斧头边上的骷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钻进山洞内蒙古的巴林右旗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南段。张老汉是山脚附近村子里...

    2024-05-04 01:27:40
  • 70年代末,山东西汉墓葬出土一青铜染炉,专家:堪称古代文明精品
    70年代末,山东西汉墓葬出土一青铜染炉,专家:堪称古代文明精品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1形制与工艺之分析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染炉,20世纪70年代末出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窝托村的一座西汉齐王墓葬中,因为主墓室至今尚未打开,墓主者是谁还仅供参考,初步考证墓主人为西汉初期的齐哀王刘襄。西汉齐王墓五个陪葬坑出土文物共计一万两千一百余件。这件青铜染炉出土时,青铜碎片散落在一号坑,炉体均已残破,经过考古人员的认真修复后,得以揭开两千多年前的神秘面纱。这件青铜染炉...

    2024-05-04 01:27:36
  • 东周青铜器的战争图像,生动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无法取代的
    东周青铜器的战争图像,生动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无法取代的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青铜器纹饰作为青铜器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其发展与演变和人们所处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政治、艺术追求等紧密相关。刻纹的人物画像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并在战国的早期与中期得以流行。结合出土点可以发现,人物画像纹在东南地区、三晋地区比较常见。其中,战争图像是青铜器人物画像纹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现在出土的东周青铜器为例,就其人物画像纹战争图像展开分析。青铜器人物画像纹战争图像作为人物...

    2024-05-04 01:27:32
  • 中原的丝绸的传入,对西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楼兰古墓现精美丝绸
    中原的丝绸的传入,对西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楼兰古墓现精美丝绸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举世闻名的楼兰故城遗址位于罗布泊西部,地处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里出土的木器、毛织品、丝绸、铜器、简牍、纸质文书、钱币等文物,是研究新疆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最为精美、研究价值较高的是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大量丝绸。最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将一批珍贵文物移交给自治区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若羌县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精美丝绸。当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些...

    2024-05-04 01:27:29
  • 九女坟石棺形制结构和浮雕画像,是研究北宋建筑文化重要实物档案
    九女坟石棺形制结构和浮雕画像,是研究北宋建筑文化重要实物档案

    文|星揽史说编辑|星揽史说出土于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雷家清河村的“九女坟”宋代石棺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它既是国内首次发现有题记及纪年碑刻的宋代石棺,又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仿庑殿式宋代石棺。但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为了挖掘“九女坟”宋代石棺承载的档案价值,从墓志档案、民俗考古角度研究其档案价值。从而以纪年碑刻为文字档案来考证“九女坟”石棺的建造经历、主人生平以及宋代密州的地方建制和地名沿革。以石棺...

    2024-05-04 01:27:25